您的当前位置:

社区管理委员会

第十一章 社区管理委员会

社区管理委员会



                第十一章 社区管理委员会
  社区管理委员会于1995年5月18日成立,2001年8月30日举行社区管理委员会揭牌仪式,开始了农场内部政企分开的实质性运作,实现了职能、机构、人员、资产、经费、办公场所分开。加强了社区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完善了社区总体功能,充分发挥了社区部门的职能作用,有效地促进了农场两个文明健康协调发展。
  一、制度建设
  农场社区管理委员会成立以来, 先后制定了 《绥滨农场社区“十五”发展规划纲要》、《绥滨农场社区管理委员会工作规则》、《绥滨农场社区财务管理办法》、《绥滨农场社区文明城镇建设管理办法》、《绥滨农场社区劳动力市场管理办法》、《绥滨农场社区机关管理制度》、《绥滨农场社区发展非国有经济实施方案》、《绥滨农场加强基本建设项目管理若干规定》等八个规章制度,使社区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社区管理委员会是在农场党委领导下开展工作,社区管理委员会工作由社区主任全面负责,社区主任、副主任和各部门主要领导及有关人员按分工具体负责。社区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研究制定社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计划及社区内财务预算、收支计划;研究指导社区经济发展思路、措施,指导非国有经济发展;研究社区部门的机构改革方案,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研究提交党委会讨论决定的社区部门人事调整、干部任免意见;研究社区人员工资、福利和奖惩方案。社区的工作事项由社区管理委员会研究解决,社区部门的一般人事调整由社区管理委员会讨论决定;社区部门的主要领导的调整由社区管理委员会讨论,报农场党委任免。
  社区管理委员会研究决定的事项,需要以文件形式下发的,必须用绥滨农场社区管理委员会文件或绥滨农场社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文件印发,文件由社区主任签发。
  二、组织建设
  按照分局党委要求,农场成立了社区建设管理委员会,下设社区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其主要职能是:发展社区组织,拓展社区服务;进行科普教育,丰富社区文化生活;提高居民环境意识,美化绿化社区环境;加强社区治安管理,及时化解不稳定因素。根据场区居民分布情况,划分成三个居民委,每个居民委设有一个标准较高、设施齐全的办公场所和 100平方米左右的活动室。成立了社区建设委员会党总支和三个党支部,理顺了场直 252名下岗分流、分散党员的组织关系,做到了下岗不离党,过上正常组织生活。在三江机械厂、民丰机械厂两个个体私营企业中建立了党组织,使党的路线、方针和农场的各项政策在私营企业中得到及时贯彻和落实。
  组织了“社区家政服务站”,开设了料理家务、看管护理两大类32个服务项目。
  组织了便民利民服务点,设立了便民服务岗,保证12小时值班,随时为群众排忧解难。
  组织了小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络,每个小区聘请一位身体好、素质高、警觉性强的老党员为义务治安员。
  组织了由200多名中、老年人组成的社区秧歌队,每晚都活动在农场文化广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丰富了社区群众的业余生活。
  三、发挥作用
  在树立部门行业新风的活动中,农场社区组织有关部门积极开展“为经济建设服务,树部门和行业新风”活动,使每年参加双评的23个部门服务质量年年都有很大提高。农场公安分局以维护社会稳定,服务农场改革和经济建设为中心,狠狠打击各种刑事犯罪,破获各类刑事案件34起,其中重大案件7起,破案率为41.2%,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 170余万元。法庭受理各类刑事自诉、民事案件及执行案件160件,接待处理来信来访650余人次(件),配合农场办理依法清欠案件10余起,清回欠款65万元。医院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公开向社会承诺,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各类药品价格全部上墙公开,接受广大患者监督,实行24小时医护人员执班制度,全天为患者提供服务。2002年医院的业务创收达到500多万元,比上年增加 30多万元。自行投资14万元,新购一台救护车,为广大患者提供方便。
  在改善社区基础条件工作中,农场和社区积极配合,互相支持,努力改善社区基础条件。一是社区在农场的支持下,投资130万元,修建了1万多平方米的文化广场,为全场人民提供健身、休闲、娱乐场所;二是投资70万元,为场区700户居民安装了自来水;投资 35万元,完成了场部地区改水工程。三是社区针对农场中小学的危房现状,完成了小学 657平方米食堂的重建工程,新建4 981平方米的中学教学楼。四是社区组织中小学教师集资 50万元,购置93台微机,配齐了学校电教设备。五是建立健全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扩大了参保范围,解决了广大职工和个体私营企业员工的后顾之忧。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职工参保率均达100%,扩大人员参保率为 22%。社保分局全年为参保人员提供服务,患者的医药费得到及时报销。
  在促进社区经济发展中,农场社区采取了“三放宽、三扶持”措施,为社区经济的发展创造宽松环境。
  三放宽:一放宽从业人员,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离职人员、退休人员、停薪留职人员等都可以从事个体经营。有 80%的下岗人员在非国有经济领域重新就业。积极鼓励外来人员发展非国有经济,引进户数达70余户。二放宽经营范围,只要国家允许的都放手发展,支持发展有利于繁荣社区经济、方便广大群众的经贸、信息、咨询、旅游、技术服务、房地产开发、修理、饮食、服务、交通运输等第三产业。三放宽经营方式,可以一户多照,多项经营,丰富和繁荣集贸市场。三扶持:一是政策扶持,农场社区出台了12项优惠政策,为发展非国有经济提供了保证。二是资金扶持,对从事特色经济作物种植的,每公顷减免 600元利费;对发展畜牧业的,给予贷款扶持,共发放奶牛贷款 1 000多万元。三是技术扶持,农场社区组织特色种植技术、养殖技术培训和现场技术指导20余次;举办食用菌、蔬菜、服装、农机修理等技术培训班 7期,参加培训人员达300余人次。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促进了农场社区经济的发展。涌现出了一批私营企业家和个体经营规模大户,仅三江机械厂和民丰机械厂两个私营企业,就有资产400万元,2002年创产值450万元,安排下岗职工81人。到2005年,全场个体私营企业注册资金1 000万元以上,个体工商户440个,10头奶牛以上养殖户72个,50头以上肉牛养殖户3个,千头以上生猪养殖户 40个。全场非国有经济从业人数9 168人,专职从业户数3 520户。年创产值1.76亿元,纯收入6 54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