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种子

第四节 种子



                  第四节 种  子
  一、概 况
  1996~1998年12月,徐少勃任种子公司经理兼种子管理科科长。1999~2004年 3月,李华旭任种子公司经理兼种子管理科科长。2004~2005年,李华旭任改制后天成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1996~1999年, 种子工作继续实行全场统一供种, 种子公司集种子经营与管理于一体。2000年后随着国家《种子法》的颁布实施,种子经营步入市场化,原有的统一供种模式被打破,一些农户自留自用、场内外购买,致使公司经营步履艰难。2004年 3月,根据总局、分局党委扩大会议精神,农场制发了关于《绥滨农场种子公司改革方案》的通知,开始对种子公司实行股份制改造,成立了天成种业有限公司。
  二、良种繁育及品种演变
  1996~2005年,种子繁育全部由种子公司根据市场需求,结合农场生产实际情况,从科研院校引进原种和苗头新品系,每年春播前公司与生产队、家庭农场签订良种繁殖合同,并经司法部门公证使种子繁育、供应达到了规范化。形成种子公司——种子试验站——原种队——良种队——家庭农场五位一体的良种繁育体系。改制后,2005年农场收回了种子试验站。
  近10年来种子公司先后引进推广应用的新品种有:
  小麦:龙麦26号、龙辐麦10号(龙辐B569)、龙麦29号、垦红14号。
  大麦:垦啤2号、垦啤1号。
  大豆:绥农17、绥农19、绥农21、绥农10、绥农11、合丰39、合丰43、合丰41、合丰45、合丰47、垦丰9、垦丰13、垦鉴豆34、垦农18、垦农19、黑农35、东农42、宝丰7。
  水稻:空育131、垦鉴稻6号、垦鉴稻7号、垦鉴稻8号、垦鉴稻10号、垦稻8号(341)、垦稻9号、(227)、绥粳3号。
  玉米:绥玉7号、四旱11、垦玉6号、东农248、金玉3号、哲单37。
  品种的更新、更换对农场农业的增产、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是2005年水稻稻瘟病在全省大面积发生受灾而减产的情况下,农场由于新品种推广应用面积大,受灾面积小,灾年不减收,更体现出新好品种的优越性。
  三、种子加工与管理
  (一)种子加工
  种子加工厂始建于1992年,当年10月投产。基础设施有种子加工车间,综合检验室,水泥晒场1万平方米,库房2 600平方米,500吨金属仓4座,100吨金属仓2座,50吨金属仓 2座,仓储能力 6 000吨。机械设备有自动卸车台、烘干机、精选机、拌药包衣机、地中衡等。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种子加工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日可处理种子 120吨。1996~2005年累计精选加工各种作物种子43 691.1吨,其中小麦13 848.2吨,大麦1 902.8吨,大豆 12 256.7吨,水稻15 683.4吨。严格种子加工质量,加工作业时每0.5~1小时抽样检测一次。各作物种子净度必须达到98%以上,比加工前的净度提高 2.4%~4.3%,种子发芽率提高1.8%~7.3%。有效地提高了种子用价,降低了种子成本。
  (二)种子管理
  1.市场管理:转制前(2004年)的市场管理主要是以“三证一照”为重点的管理方式,配齐管理人员和质量监督员,每年都要会同工商、物价等部门对种子市场进行1~2次联合大检查,查处各类假冒、伪劣种子现象,净化种子市场,保护了广大种植户的利益。
  2.质量管理:公司经营的种子全部通过种子加工厂系列精选加工达到国际规定的标准后出售。同时还建立了各种质量保障制度,把种子质量管理贯穿到引进、繁育、加工、销售、售后服务各个环节之中。 多年来从未出现过任何种子质量事故, 所销售的种子被广大种植户称为“放心种”。
  四、种子销售与效益
  1996~1999年实行全场统一供种的形式,种子销售以统营统售场内为主。2000~2005年种子销售工作全面推向市场,销售工作不分场内场外,以主动找市场为主。
  (一)场外销售
  2000年后随着种子步入市场化、商品化后,公司积极拓宽种子销售辐射面,主动出去找市场,先后在哈尔滨、佳木斯、鹤岗、绥滨县、萝北县、宝泉岭、新华、二九○、附近乡镇等建立了代销网点,10年累计外销各类作物种子6 556吨
  (二)种子销量、价格
  随着种植作物的不断调整,小麦种子用量逐年减少,水稻种子用量逐年增加。种子的销售价格随着市场的供求关系也有变化。
              主要农作物种子销量价格一览表
  表3—11                             单位:吨 元



  
  续表3—11



  
  (三)社会效益
  1.提高种子用价,节约用种。通过精选加工的种子,比种植户自留种子的用价提高了4.2%~7.3%,仅此项10年间就可节约麦种581吨,水稻种658吨,大豆种514吨,创节余价值217万多元。
  2.提高产量,增加效益。种子经过加工,提高了纯净度和发芽率,10年间小麦品种更换了2个,大豆品种更换了10个,水稻品种更换了5个,玉米品种更换了 6个。仅水稻其中一个品种更换后 (370更换为垦鉴稻6号),产量就从原来的每公顷6~7吨提高到现在的公顷产量8~10吨。平均每公顷增收2~3吨,增收4 000元。全场每年按 1万公顷计算,年可创增效益4 000万元,10年间可创效益数亿元。
  3.上交利润:从1996~2004年9年间种子公司上交农场利润596.8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