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经营规模

第三节 经营规模



                  第三节 经营规模
  1990年前,由于种植技术和资金的限制,每户水田种植面积一般是在15公顷以内,配灌溉井一眼。随着种植技术的推广,单位产量的增加,效益提高,家庭农场的种植规模也逐年扩大,到2000年水田种植户的面积大多都在10公顷以上,20~30公顷的配溉井两眼,典型的种植大户三十一队隋在云家庭农场达150公顷。
  水田的机械力量和规模也逐年提升,1995年前,水田机械比较单一,翻地、收获一般使用旱田机械。随着水田面积的增加,带动了水田机械的发展和更新,1996年农场引进水稻侧深施肥器和水稻秧苗专用播种机;1998年引进了旱田收获装置的综合脱粒机;1999~2000年引进水田整地打浆机。成功改装了 E512、E514轴流收割装置,整地由单一的手扶拖拉机更新为254、284、304、354、484、404、504、654、804等水田整地机械,从此结束了用手扶拖拉机整地的历史。到2005年水田机械发展到:收获机 316台,30—50马力55台,60—80马力101台。254、354宁波系列100台。插秧机1 500台,旋耕机395台,侧深施肥机130台,割晒机 61台。这些机械的更新和引进,为水稻生产提供了保障。
  育秧基地建设有了大的发展,由过去小棚育秧已发展到大、中棚育秧,到2005年建设钢骨架大中棚2 500栋,面积 60万平方米,育秧已由过去的人工播种发展到现在使用机播。钵育摆栽育苗也开始引进日本成套设备,使育秧逐步向工厂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