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七节 绥滨黑龙江灌区工程

第七节 绥滨黑龙江灌区工程



               第七节 绥滨黑龙江灌区工程
  原绥滨灌区在上世纪70年代建成,分东灌区与西灌区。东灌区建站从黑龙江的江岔“小河子”取水,当时主要为旱田灌水,设计灌溉面积15万亩,设计流量9立方米/秒。一级站站房及输电线路基本完好。在八支处设二级站。由于该站引水处的“小河子”距离主江干流有 4公里,平水年就不能满足灌溉要求,加之电力不足,1990年以后停用。西灌区为浮船式泵站,设计灌溉面积 6万亩,设计流量4立方米/秒,在八支处建二级站。该站技术难题多,故障不断,维修费用高,斗渠以下用“小白龙”输水或是漫灌,劳动强度大,效果不明显,1988年以后停用。
  近年来由于水田高产稳产,效益显著,水田面积迅猛增长,灌溉事业开始复苏。2001年全场井灌水田面积达30万亩,其中灌区内11万亩,均为提取地下水灌溉。随着水田面积的扩大,全场地下水已超采0.07亿立方米。为保证灌区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农民脱贫致富,加快商品粮基地建设步伐,必须调整水资源利用结构,开发利用区内丰富的地表水资源发展灌溉事业。由于灌区紧靠黑龙江,其水量丰富,水质好,发展地表水灌溉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区内灌溉工程为已有工程,进行改扩建即可利用。区内排涝工程经过80年代的防洪治涝的初步治理,基本格局已经形成,并正在发挥一定的抗灾效益。地下水有限,不允许超采,为了现有灌区持续生产和适度发展,恢复开发丰富的黑龙江水,调整水资源利用结构,改扩建原有灌区工程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一、灌区基本情况
  绥滨黑龙江灌区位于黑龙江中游右岸,绥滨县境内,绥滨农场北部。北临黑龙江与俄罗斯隔江相望,南至蜿蜒河排水总干,东为二九○农场,西以向阳排干为界与江滨农场相邻。地理坐标,北纬47°16′~47°42′,东经131°26′~131°48′。灌区总面积 50.15万亩,设计水田灌溉面积30.18万亩(全部为水田),为提水灌区。绥滨灌区工程灌溉设计保证率80%,设计流量32.09立方米/秒,渠首灌溉站由9台水泵机组组成,总装机6 390千瓦。
  二、工程批复情况
  (一)规划批复:2000年1月22日省水利厅对 《宝泉岭黑龙江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进行了批复。
  (二)设计批复:2002年5月10日,松辽水利委员会下发了松辽规计〔2002〕151号文《松辽委关于三江平原防洪治涝工程绥滨灌区渠首及总干渠初步设计的批复》,对灌区工程设计进行了批复。
  (三)投资批复:2002、2003年省计划委员会分别以黑计投资〔2002〕668号、黑计投资〔2002〕747号和黑计投资〔2003〕540号文件对绥滨灌区下达三批投资计划,累计投资1.18亿元,其中国投5 432万元,自筹6 431万元。
  三、水源工程建设情况
  水源工程批复概算总投资 11 862.48万元,建设内容为:渠首灌溉站一座,二级提水站一座,引水总干渠一条,长20.5公里,总干渠上建筑物22座,其中桥 6座,分水闸及节制闸共计16座。
  投资计划下达后,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在总局招标中心分别对绥滨灌区渠首泵站工程、总干渠及配套建筑物工程等13个标段进行了公开招标,确定了中标企业。
  绥滨灌区工程于2002年10月正式开工,经过近千名建设者两年的不懈努力,截止到2004年底,水源工程已全部建设完成,共完成渠首泵站一座,东二级提水站一座,总干渠20.5公里,节制闸、分水闸等建筑物22座,输电线路 4.2公里,110千伏高压输电线路19.45公里,管理站房1 000平方米。
  四、配套工程建设情况
  从2003年开始,绥滨灌区配套工程利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和农场自筹建设项目资金进行全面建设。
  2003年利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农场自筹项目投资对绥滨灌区进行配套建设,建设地点在农场第十二居民组和第四居民组,共完成支渠6条,长度11.25公里;斗渠24条,长度18.8公里;涵39座,涵闸4座,斗渠进水闸15座。工程完成后可灌溉面积7 153亩。
  2004年利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投资进行配套工程建设,建设地点在农场第四、十居民组,共完成灌溉支渠7条,长14.4公里,灌溉斗渠37条,长33.65公里;斗渠进水闸29座,涵闸 8座,涵洞33座。工程完成后可灌溉面积16 335亩。
  2005年利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和小型农田水利项目投资进行配套工程建设,建设地点在农场第三、八、九、十三、十四和二十一居民组,共完成灌溉支渠25条,长42.35公里;灌溉斗渠 121条,长78.55公里;涵42座,斗渠进水闸81座,支渠进水闸15座,泄水闸1座,涵178座。工程完成后可灌溉面积48 780亩。
  五、工程管理情况
  2005年底农场成立灌区管理站,配备站长 1人,专业电力技术员4人,机泵运行管理人员4人,工程技术人员两人。为进一步深化水利基层群管组织体制改革,促进灌区工程的良性运行,2005年11月根据总局水务局和分局水务局的工作部署,农场成立了用水协会领导小组,确定工作程序和组建方案,开始筹建用水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