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概况

第七章 林业

第一节 概况



                  第一节 概  况
  1996年农场在深化机构改革进程中,将林业科、林业队合并为一个单位,成立了林业局,局长李殿明、书记刘汉金。内部划分林政防火、造林绿化、资源管理、多种经营、档案财务管理及苗圃等六大项工作。
  1998年林业局被农场列为高风险抵押经营单位,内部实行减员增效的改革,管理人员由原来的22人减为15人,事业性拨款和管理费由原来的35万元减为20万元,林业职工全部下岗归农场劳动就业办管理。苗圃育苗实行个人承包,费用自理,苗木统一回收销售的经营方式。
  为实施总局提出的“绿起来、活起来、富起来”的林业发展目标,农场制定出营林发展规划和相关优惠政策,调动了职工群众造林的积极性。
  2002年是农场林业发展最为迅猛的一年,林业被列为农场“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同农业、畜牧业并驾齐驱。国家启动的退耕还林工程在农场实施,当年造林1万亩,其中退耕7 000亩,荒山造林 3 000亩,是宝泉岭分局退耕面积最大的农场,也是农场历年来造林面积最大的一年。借此东风,农场又争取国家投资400万元,对苗圃进行改建、扩建,使苗圃面积由原来的600亩扩建到 2 000亩,成为垦区最大的国有苗圃,列为省级林木良种繁育基地。经林业技术人员16年研究培育的垦绥垂柳通过了省林业厅技术鉴定,并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总局科技进步一等奖。4月 11日垦区在农场召开了生态经济型林业现场会,总局党委书记王玉林、省林业厅副厅长杨克杰等领导参加了现场会,并给予高度评价,这是农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林业工作现场会。2002年10月局长李殿明调往分局林业局,由刘曙华担任局长。
  2003年继续加大退耕还林力度,当年退耕造林19 000亩,并成功地应用了退耕还林动态监控地理信息系统,这对农场的退耕还林工程起到了全程动态管理的作用。进一步完善了苗圃建设,建成一座占地45亩的林木种子植物园。2003年是林业局效益最好的一年,为农场上缴利润高达71.4万元。
  2004年由于受全国退耕还林面积急剧缩减的影响,苗圃育苗市场受到冲击,林业局及时调整经营方向,承揽农场4 500亩万寿菊花苗的培育任务,当年培育万寿菊苗1 200万株,创产值48万元,并扩大了黑木耳生产量,当年生产黑木耳40万袋,使林业经济依旧成为农场的主导产业。2004年林业局为农场上缴利润34.5万元。
  2005年完成了2006~2010年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并成功应用了黑龙江省森林经营管理系统,从根本上加强了森林经营管理,为实现数字化林业奠定了基础。对“引黑工程”26公里的主干渠沿线进行了绿化,栽植银中杨大苗10万株,樟子松10 万株,成活率达到90%。林业经营再创佳绩,当年为农场上缴利润63万元。
  10年来累计造林49 434亩,育苗11 218.1万株,销售利润259.6万元,采伐林木3 723.6立方米,销售收入26.5万元。到2005年末农场森林面积已达到113 760亩。
  1996年被总局防火指挥部评为林政防火先进单位,被分局绿化委员会授予先进林业科、先进苗圃称号。 1997年被分局绿化委员会评为林业工作先进农场。 1998年被分局绿化委员会评为先进林业科。1999年被评为垦区造林绿化十佳场。2000年被评为国家部门造林 400佳单位。2002~2005年被分局评为林业工作先进场。2004年被省评为绿化达标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