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畜牧服务与防检疫
第三节 畜牧服务与防检疫
第三节 畜牧服务与防检疫
一、畜牧服务
随着畜牧业的大发展,与之相应的各项服务项目和配套设施也紧跟而上。
(一)建立健全服务网络,配备配齐专业人员
畜牧公司设有兽医站,全场37个生产队分成10片,每片设1~2名畜牧防疫员,负责附近三四个生产队, 经常深入到各养殖户家中,实行防疫、治疗、配种、咨询等上门服务。2002年7月18日,农场首次成立了“奶牛协会”,会员由场领导、畜牧公司、奶粉厂和养牛户代表等多方面人员组成,专门调查、协调、解决养殖户的具体困难。
(二)改善服务条件
2002年,农场领导看到畜牧公司在机关大楼办公不利于服务广大养殖户,就把原物资总库办公楼给了畜牧公司。2004年又投资12万元对原楼重新改建维修,增加设备,办公实现了微机化、现代化。总局给予专项拨款26万元,建立健全了标准化疫病化验室,设了两名专职化验员,并派到哈尔滨进行技术培训,增强了服务能力。在农场大多数企事业单位都取缔了公用车的情况下,宝泉岭分局却又给公司配备了防检疫专用车,加强了工作力度。
(三)建立畜牧综合服务站
1996~2003年,在农场的东、西、南、北片分设 4个服务站,主要解决奶牛户交奶路远和夏季鲜奶易变酸变质的问题。 2004年后,随着农场管理区的建立,畜牧综合服务站也增加到9个,服务项目也扩展到防疫、治疗、配种等各方面,极大地方便了广大养殖户。
(四)进行畜禽饲养管理的理论培训
最近10余年来,畜牧公司每年都在冬闲季节举办奶牛饲养技术学习班。1998年编印了《奶牛养殖技术集锦》和《养兔》技术资料各 500册,免费发给养殖户使用。2004~2005年,随着养猪业大上快上,仅这两年就举办了养殖生猪和奶牛专项培训班18次,都是从北京、哈尔滨、“八一农大”或大型专业养殖场聘请教授、专家讲课,直接给养殖户传授饲养管理、繁殖育种和防疫灭病的知识和操作技术。公司也经常结合当时实际问题,利用农场电视传播这些具体防治措施。
(五)增设机构、人员
2004年,为解决生猪销售问题,农场在本公司增设了“生猪办公室”,调进两名专业人员,专门负责采购种猪及生猪销售,解决了养猪户的后顾之忧。
二、防检疫及肉品检验
(一)防检疫体制
农场建立了场部有兽医站、片上有防疫员的二级防疫网,共有12名防疫员,每人负责三四个生产队的畜禽防疫注射和牛羊两病(结核、布鲁氏病)检疫。兽医站制定了畜禽防疫规程和工作要点,严格按照防疫程序办理,有效地控制和减少了疫病对畜禽的侵害。
(二)疫病的预防和控制
猪的三大疫病(猪瘟、丹毒、肺疫)及禽疫病的疫苗注射都是每年春秋季节进行两次。1998年,国家颁布了《动物防疫法》,把防检疫工作上升到新的法制高度。从2002年起,口蹄疫疫苗由农场出资给养殖户免费注射。1996~2005年,各类畜禽的免疫率达到 98%以上,口蹄疫疫苗注射率达到100%,未发生重大疫情,保证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三)两病检疫
牛羊结核病和布鲁氏杆菌病是反刍动物的两大疫病,也是人畜共患危害较重的疾病。农场历来对此病的防治工作十分重视。1998年以前对此两病每年进行一次检疫,1999年之后,每年都要进行两次检疫。
1997年 11月,二十八队检出两头结核病牛,9只病羊,农场采取果断措施,立即捕杀销毁,给养殖户每头牛补贴2 000元,每只羊补贴200元,既净化了畜群,又减少了养殖户的损失。从1996~2005这10年共检出结核病牛11头,检出率只有0.4‰;布病牛13头,检出率0.5‰;布病绵羊21只,检出率2‰。
(四)肉品检验
1994年下半年,农场利用原罐头厂改建了生猪屠宰点,开始了生猪集中屠宰。1997年又在场部东侧新建了 200余平方米的标准屠宰厂,设备齐全,功能完善。有两名兽医专职进行生猪宰前和宰后的检疫检验,同时对市场销售的其他肉类和禽等进行检验。1996~2000年,每年都检出囊尾蚴虫病(痘猪)七八头,占屠宰量的0.15%,全部进行了销毁或无害化处理。2001~2005年,由于生猪全部实行圈养,“痘猪”已经灭绝。 其他病害猪肉也绝不允许上市,使全场人民吃上“放心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