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特色种植

第三节 特色种植



                  第三节 特色种植
  在90年代,特色种植主要是甜菜、向日葵、白瓜籽、红小豆、绿豆等。由于市场的原因,当时种植面积较小,发展又不稳定。进入 2000年,特色种植才有新的发展, 种植面积已达到3 589公顷,占旱田面积的23%。其中红小豆1 480公顷,饲草、饲料595公顷,蔬菜 128公顷,香米107公顷。跨国种植大豆1 000公顷,小粒黄豆85公顷。花卉、经济林达73公顷,薯类48公顷,元葱27公顷,瓜类22公顷,甘草和美葵21公顷,芸豆 3公顷。十队职工生产的元葱销往俄罗斯200吨,创产值40万元,获利8万元。2001年全场生产食用菌10万袋,黑木耳 2万袋,榆黄蘑6万袋,香菇2万袋,猴头蘑0.3万袋,其他0.5万袋,销往日本的2吨香菇创产值 11万元。樊静建立了花卉大棚,繁育生产的花苗不仅满足了场内香化、绿化用苗,还外销一部分,创造了较好的效益。赵长英个人构建的4栋大棚,培育了2万株芦荟,长势喜人,但由于订单问题销路不畅。
  2004年,农场开始开发万寿菊种植项目。万寿菊种植作为一个新的特色产业,农场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通过引进技术和人力,多方指导,当年就落实种植面积 5 070亩,产量达3 500吨,可加工颗料400吨。林业局职工张艳玲和第一居民组许宏种植的万寿菊公顷产量达18吨以上,公顷效益4 000元。到2005年万寿菊面积发展到2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