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成本费用的管理与核算
第二节 成本费用的管理与核算
第二节 成本费用的管理与核算
从1993年执行《农业企业会计制度》开始,农场一直采取分块管理的方式来控制农场的成本费用,即把农场的成本费用管理划分为农场及生产队的管理费用支出管理,场直事业单位的经费管理,场直工、商、运、建、服企业的成本费用管理,职工家庭农场种养业的成本调查四部分。对农场及生产队的管理费用支出和场直事业单位的经费支出,农场采取年初一次核定,超支不补节余留用的办法进行管理,在核算方面统一按农场的要求列支“管理费用”科目。对场直工商运建服企业单位的生产成本费用管理,农场则从成本费用管理基础工作、成本的预测、计划、控制、分析及成本的核算等方面进行了细化。
一、在企业单位成本费用管理层面上
一是实行定额管理,即对各种原材料、工具、燃料动力的消耗,以及劳动工时、设备利用、物资储备、定额流动资金占用、费用开支等,都要制订先进、合理的定额,并定期进行检查、分析、考核和修订;二是根据生产和管理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材料物资方面的原始记录、劳动工资方面的原始记录、设计及工艺改动方面的原始记录、生产方面的原始记录、设备使用方面的原始记录、动力消耗方面的原始记录;三是建立健全各项财产、物资的计量验收制度,并保持计量工具的准确性,对材料、工具、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等的收发和转移,都必须进行计量、点数和质量验收。
二、在成本的预测 计划 控制 分析层面上
要求场直企业单位必须依据本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市场需求,通过成本计划管理和控制经济活动,来实现有效的成本管理,包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分析等管理工作,达到有效地降低成本的目的。
三、在核算层面上
要求场直企业单位在核算时要遵循以下核算原则:一是实际成本计价原则,二是费用配比原则,三是权责发生制原则,四是一贯性原则,五是正确划分收益性与资本性支出原则。对职工家庭农场的种养业成本调查,农场要求各基层单位财务人员与技术人员定期调查职工家庭农场的生产成本,以帮助他们节本增效。
2000年后,由于农场场直工、商、运、建、服企业纷纷转制或解体,农场的成本费用管理重点主要集中在农场经费的使用与家庭农场的成本管理上。对农场及生产队的管理费用支出、场直事业单位的经费支出等逐渐采取年初根据各部门、各单位的业务量及工作性质,用零基预算的方式一次性核定费用限额,超支不补节余留用的办法实行刚性预算管理。对家庭农场的成本费用管理,农场一改过去成本调查的模式,于2001年对种植户全面实行斤粮成本逆控管理,即按工业成本倒算的方法引导种植户管理农业生产成本,尽可能地帮助职工家庭农场增强抵御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的能力,提高经营能力、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