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历届党委

第五编 政治

第一章 中共绥滨农场委员会

第一节 历届党委



                  第一节 历届党委
  第十一届委员会于1999年 6月由第十一次党代会选举产生,书记:刘德坤。副书记:刘长友、王荣业。委员:王振江、王晓伟、刘世健、孙德义、宋士林、黄昌宏。期间,党委书记刘德坤2000年11月调离,陈明友调任;副书记刘长友2000年11月调离,张万山调任;副书记王荣业2000年 3月改任调研员,韩兆琪调任。主要工作:率先在垦区推行了“大户整体租赁生产队全部耕地”的新机制,保证了农场利费的足额实现。工、商、运、建、服企业通过改革,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保证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调优产业结构,“水稻、林业、畜牧”成为农场的三大主导产业,绿色优质水稻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 60%;中心苗圃成为省级苗木繁育基地,2000年被评为国家400佳造林单位;畜牧业发展迅猛,建成千头奶牛小区1个,万头生猪养殖基地 3个,千头生猪小区36个。农场在垦区内率先把家庭农场建到了俄罗斯。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成绩显著,2001年农场党委被总局党委授予“先进基层党委”荣誉称号,农场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单位标兵”荣誉称号;2003年农场工会被省总工会授予“模范职工之家标兵”荣誉称号,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模范职工之家”荣誉称号。
  第十二届委员会于2004年12月由第十二次党代会选举产生,书记:韩兆琪。副书记:张万山、南野。委员:王勤、张长友、徐焕斌、崔铁民。期间,党委书记韩兆琪2005年 8月调离,于治臣调任。主要工作:进一步深化农场(社区)机关和管理区改革,建立了精干效能、指挥灵活、服务到位的新型管理机构。实施“增创优势、完善体系、持续发展、提高素质”的战略方针,把农场建设成外向型高效农业示范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和农业高新技术引进与对外合作的窗口。加快林业的深度开发,实现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的转变,形成林、工、商产业发展格局。继续实施“大畜牧”发展战略,加快畜牧园区建设,推广科技环保畜舍和先进饲养技术,完善防疫服务场所,培养一批高素质技术人员队伍。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和小城镇建设力度,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