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八节 家庭文化

第八节 家庭文化



                   第八节 家庭文化
  一、生活方式
  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农场人的家庭文化生活观念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过去茶余饭后走东家串西家闲唠嗑、打麻将、打扑克占据了人们的大部分休闲时间。现在人们开始追求的是新的生活方式,休闲时间很时尚,走出户外搞健身活动,去公园散步,到广场做操、跳舞、打太极拳、打篮球,健身房里搞健身活动。有的在家里看电视节目、唱卡拉OK、电脑上网。也有的约家人亲朋好友到歌厅、舞厅潇洒潇洒。
  二、文化追求
  以家庭为主体的经济实体,客观要求家庭及其成员文化素质要不断提高以适应现代生产经营的需要,迫使他们去学习文化、学习知识,主动接受培训和指导。家庭成员愿意参加社会活动,通过观光、考察,不断提高科学种田和自主经营的水平与能力,以体现家庭及其成员的社会价值。不少家庭肯于智力投资,自费送子女上大学,外出学习培训,学习专业技术。有的家庭还设立了图书柜,每年都征订一些科技报刊和生活杂志供家庭成员阅读。
  三、家庭关系
  由于家庭观念的转变以及生活方式的更新,家庭内部组织成员也发生了变化,过去“四世同堂”的家庭已减少,两口和三口现代家庭增多。年轻人结婚后与父母同住的少了,独居生活的多了。但许多婚后的子女,他们一有时间就能回家看望父母或常打电话问候,逢年过节一般都能回到老人家团聚,平时老一辈也能主动帮助子女们照看孩子或干些家务活。
  四、人际关系
  随着社会关系和经济关系的变化,人际关系也由过去相对保守型逐步向开放型转变,职工、群众敢想、敢干、敢闯的精神增强,愿意与社会人、商人、企业家接触或讨论商榷问题,以寻求信息和致富途径,在生产活动中,人们能相互传递信息和科技知识,协作关系密切,邻里关系相处和谐,谁家有事相互帮助,人情往来以礼相待。
  五、社会与家庭
  10年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充分发挥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和爱护作用。农场成立了扶贫帮困活动小组,开展“送温暖”活动,农场工会专门设立了“爱心超市”为贫困户提供生活用品。各级党员干部与贫困职工结成了“一帮一”帮扶对子,每年都给贫困家庭捐款捐物,帮助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困难,逢年过节,农场党委和基层党支部为困难职工送去慰问金和慰问品。社会与家庭、邻里之间,人与人之间已形成一个不可分离的整体,体现了社会大家庭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