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婚庆
第三节 婚庆
第三节 婚 庆
90年代中期,农场第二代或第三代人结婚不像父辈们婚礼那样简朴。一是房子,除少数经济条件差一些的家庭外,一般的家庭都买楼房,而且还要装修。二是家具都要在萝北、鹤岗等地购,都是复合板制的。经济条件好一点的要买实木或红木家具。三是家用电器,彩电一般要大尺寸的,至少29英寸的,还有更大的50多英寸。而音响、冰箱、洗衣机更是必备之物,有的还买了电脑,档次都是越来越高。四是结婚照,农场的照相馆已经满足不了未婚青年的需求,一般都要在萝北、鹤岗、佳木斯等地花上近千元照一套婚纱照。还有个别的到哈尔滨去照。五是婚礼的礼仪越来越时尚,由过去的在家里操办变为到饭店。2001年以后,农场宾馆落成,到宾馆举办婚礼的多了,而且聘请专门的司仪和乐队班子。司仪主持水平高,给婚礼增添了不少色彩。除乐队奏乐、演唱外,还要三拜四讲 (拜父母、拜来宾、夫妻对拜,主婚人、证婚人讲话、新郎新娘谈恋爱过程), 主要内容无非是祝贺道喜、夫妻恩爱、孝敬老人等。六是车辆,过去车辆一般为吉普车、半截车和出租小面的,现在一般都是 6台以上的轿车,挂上气球,披上彩带彩花。一般有脸面的人,都千方百计弄来几台清一色的红旗轿车,以使脸上有光。凡接亲车队,路经场部都要点燃鞭炮围着中心街口的转盘道转上三圈。新郎到新娘家后,要吃面条,给新娘穿鞋,与娘家人合影,由岳父岳母给“改口钱”,有一千,还有上万元的。一般都为一千零一元或一万零一元。然后带着陪嫁的礼品抱着新娘上车,迎进新房。再举行婚礼仪式,在司仪主持下,进行三拜,再由男方父母给新娘子“改口钱”。举行完繁琐的礼仪后,宾朋举杯同庆,晚间再闹洞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