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场庆
第四章 场庆与知青回访
第一节 场庆
第一节 场 庆
1998年,是绥滨农场建场50周年,这一年又恰第四章场庆与知青回访好是农场被列为国家改革试验区运行10周年。为了真切回顾农场50年的发展史,展示50年来农场建设的伟大成就,弘扬北大荒精神和农场企业精神,总结建场50年和改革试验10年来的基本经验。以此为契机广泛邀请农场老领导,部分返城知青,总局、分局、兄弟农场、附近县市领导,以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前来联络感情,增进友谊,扩大影响,共同合作,为农场的建设和发展出力献策。农场于当年9月份召开了庆祝大会,同时举办了多项纪念活动。
庆祝大会于9月29日在场工人文化宫举行,党委书记刘德坤主持,各界代表800多人参加,上午 8时,大会在雄壮、嘹亮的国歌声中正式开始。首先由少先队员献贺辞,接着是农场场长刘长友讲话,题目是《弘扬北大荒精神,把更加富裕文明的绥滨农场推向二十一世纪》。讲话中首先向前来参加纪念活动的各级领导、佳宾、同志、朋友致以热烈的欢迎和衷心地感谢。回顾了50年前初建场时只有80名志愿垦荒队员,他们白手起家,吃粗粮、住马架,边开荒、边播种,边生产、边建设,在人迹罕至的亘古荒原上,把绥滨农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建立起来。经过几代人艰苦卓绝的拼搏,无论是当初的垦荒队员、转业官兵、支边青年、知识分子,还是数以千计的城市知青,他们把青春热血、毕生精力、甚至宝贵生命都献给了北大荒……。
到今天,整整走过了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在茫茫的荒原上建成了一个拥有50多万亩良田、39个农业生产单位、19家工商运建服企业、两万人口、农工商贸等综合经营的大型机械化国有农场。
刘长友场长特别强调了农场自1987年7月被国家确定为全国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以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一、经济总量大幅度增长,1997年社会总产值达到36 400万元。
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10年连年盈利,累计实现利润2 533万元,上交国家税金2 273万元。
三、综合实力显著提高,全场固定资产总额达11 000万元,每个有机户家庭农场固定资产平均达16万元。
四、经济结构得到优化,农、牧、工、副业平衡发展。
五、生活水平明显改善,1997年全场人均收入4 241元,个人银行储蓄达到9 218万元。
六、社会事业日趋繁荣,教育水平、医疗条件、生活环境大大改善。
场长讲话还展望了农场美好的未来……。
在庆祝大会上致辞、讲话的上级领导和来宾有:
一、省政府副省长王佐书;
二、省农办副主任钟雨亭;
三、农垦总局局长王玉林;
四、国家改革试验区办公室领导朱守银;
五、宝泉岭分局局长张克明;
六、当地和友邻市县领导代表、绥滨县委书记高文君;
七、兄弟单位代表、普阳农场党委书记周军岳;
八、垦区机关部门代表、分局组织部长白玉山;
九、农场老一辈垦荒代表、原农场老领导吴惠新;
十、知青代表王一兵;
大会在国际歌声中闭幕。
会后全体与会者参观了农场新落成的科技培训中心大楼和建场50周年辉煌成果展览,并欣赏了农场自编、自导、自演的文艺节目《五十年礼赞》。
有些身在场外的原农场领导、返城知青、还有俄罗斯犹太自治州列宁斯阔耶区政府等纷纷给大会发来贺电、贺函。
下午举行了由农场总局副局长王家旭主持、各级改革试验部门领导和有关人员参加的国家改革试验区绥滨农场改革试验运行10周年座谈会。会后形成了 《会议纪要》(议题是:总结绥滨农场改革试验区 10年运作的主要成果和经验),由总局统一下发到总局领导、各分局、各农牧场、总局机关各处室。
农场党委书记刘德坤特为场庆赋诗:
场庆50周年随想
——献给绥滨农场的开发建设者
刘德坤
五十年的风雨磋砣
五十年的坎坷神奇
五十年的拼搏奉献
五十年的辉煌业绩
绥滨农场——
正昂首步入新的世纪……
昔日的沼泽荒原
涌起千顷稻花
偏僻的边陲小城
筛选着东西南北的信息……
老垦荒
换上了“1075”
“绥滨娃”
又走进了名牌大学里……
荒漠闭塞贫瘠
创业奉献崛起
这——
就是绥滨人的胆气
当然——
改革发展的强音中
也有迷惑和徘徊
迈向现代化的洪流中
也有愚昧和落后的印迹
然而——
艰苦创业勇于开拓的绥滨人
敢垦荒原第一犁
她更能在改革发展的蓝图上
力创重彩一笔
改革—这个当代中国的“动力之源”
在绥滨这块热土上
弹奏了十年
发展—这个时代的主旋律
已渗入了——
农场两万人民的心底
逆水行舟
只有冒险搏击者
才能品尝胜利的甘甜
忍住改革阵痛
加快发展
才能真正显现出
绥滨人负重奋进的真谛
牢记历史
是为了今天的发展
抓住今天的机遇
是为了明天新的奇迹
举杯祝华诞
万众共砥砺
涌动改革潮
再创新天地
君不见——
迈向明天的洪流中
有他
有我
也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