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政治文化生活

第四节 政治文化生活


一、政治活动
  转业官兵在部队经过多年的培养教育,有一定的觉悟和组织纪律性。转战北大荒后,他们发扬了部队的光荣传统,把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带到农场。做到官兵一致,上下团结,不搞特殊,同甘共苦,共战荒原。
  在这个期间,分场除了组织学习毛泽东选集外,还开展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教育。成立了红专学校,各生产队普遍开办了夜校,学文化、学政治、学技术。
  全国的政治形势对农场影响很大,在“超英赶美”的口号下:农场提出了“高速度、高指标、高工效”地完成各项任务。各条战线都破迷信,放“卫星”。有些活动得不偿失,如为了夺高产,平地深翻一米多,结果破坏了土层,造成减产或绝产。1960年农场开展以“反右倾”为中心的整党、整场运动。在对重点对象进行批判时,程度不同地出现了逼供信。两个分场先后有20名干部和党员受到了不应有的批判,少数同志竟作为“白旗”被拔掉(撤职)。由于反右斗争扩大化,给人们带来了思想压力,加上接连不断的政治运动,干部和群众不敢说真话,个别领导把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丢掉了,滋长了浮夸风、强迫命令风和瞎指挥风。
  二、文化生活
  在建场初期的艰苦岁月里,条件差,生活苦,文化设施少,几乎看不到电影。广大的垦荒者却充满了乐观主义精神。分场和各生产队组织了业余文艺宣传演出队,自编自演,宣传形势任务,表扬先进人物,反映火热的创业生活。他们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场院进行演出。逢年过节,相互间还组织慰问演出。1959年,萝北县组织大型文艺汇演,分场演出了10多个节目,三分之二以上受到了奖励。其中,话剧《黑龙王投降了》、表演唱《夜请肥帅》、舞蹈《丰收年》豫剧《好姑娘郑秀兰》被评为“文艺卫星”,分场还组织诗歌竞赛,创办油印文艺刊物和编印小报等,丰富了职工的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