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硕果

第五节 硕果


一、人均打粮四万斤
  1958年,当转业官兵踏上北国这块地图上找不到名称的土地时,到处是茫茫的野草牙口星罗棋布的沼泽。时仅两年,广大的创业者靠一双勤劳的手,不仅开垦出大片良田,建立了自己的粮油加工厂、机械修配厂、酱菜厂、糕点厂、商店、银行、邮局、医务所、小学校、托儿所……,而且在建场的第一年就创造了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向国家交售了大量的商品粮。1959年,九分场平均每个农业工人生产粮食40,040斤。其中第一生产队粮食总产达到了3,401,600斤,每个农业工人平均生产粮食66,690斤。这样高的记录,通过人民日报、中央电台和省、地宣传工具,迅速传播全国,震动了整个农业战线。农垦部王震部长电召农场党委书记进京汇报丰收经验,各级领导前来祝贺,许多兄弟单位派人来取“经”。垦荒者的劳动得到最高的奖赏,荒凉的原野成了有名的“富军川”。
  二、一网十吨鱼
  分场在突击开荒种地的同时,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发展副业,改善职工生活。当时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的俗言,确实名不虚传。二队党支部书记张士林曾用7发子弹打得8只狍子。三队打井人夜班烤火,居然有1只野鸡飞进火堆被烧伤抓住,制成烤鸡,成了夜班工人的佳肴。胡成干、侯文彩、周先品等人都是打猎的能手,他们每年都要猎获大量野鸡、大雁和野兔。郭德如利用工余时间曾猎获野猪两只、“黑瞎子”一只。1959年冬天,八分场副业队在莲花泡“打冻网”一网起鱼二万余斤活蹦乱跳的鲫鱼整整装了5拖车。喜讯轰动了全场,许多人义务来帮忙。鲜香肥美的莲花泡鲫鱼大饱了垦荒人的口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