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七节 “红卫兵”运动

第七节 “红卫兵”运动


1966年9月,农业中学下队参加劳动的师生返校后,成立“红卫兵独立营”,下设三个连(中学两个连、附小一个连)。中共中央《关于组织各地革命师生来京参观革命运动的通知》下达后,付文德等5名学生代表被推选赴京。随后串联风起,许多学生和一些教师效法外地,自行组成长征队,打着大旗徒步长征。途中,部分“红卫兵”在哈尔滨车站集结,成立了“红色造反团”,返场后,又有“红色先锋造反团”组成。机关一些出身好的青年也组成了“红卫兵铁扫帚队”,受“文革”小组领导。
  中学“红卫兵”出世后,即到处点“火”,在学校把出身不好的教师和领导分别打成“牛鬼蛇神”、“走资派”或者“三反分子”,进行轮番批判斗争。大字报挂满大楼内外,已离校的毕业生也纷纷回校“闹革命”。学校正常的秩序被破坏。10月,机关“红卫兵铁扫帚队”,在办公室门前召开点“火”大会,揪斗农场工会主席曲凤桐。曲被戴高帽、站高台,听“红卫兵”宣读“罪行”。批斗后被宣布罢了官。此后,全场开始“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出身不好的被侮为“狗崽子”,当过国民党兵的硬说是“残渣余孽”,说过一些错话、做过一些错事的被诬为“三反分子”,党的干部则成了“走资派”被揪斗、打倒。斗争形式花样百出,有开会批判,有游斗、跪斗,有戴高帽挂大牌,还有的手敲小锣,自我报名,自我供认“罪恶”,游街示众。有的领导干部已调出场外,也被揪回兴师问“罪”。全场受批斗的共117人。其中干部95人。1人批斗后自杀身亡。
  在“扫四旧”,“砸烂旧世界”的喊声中,学校“红卫兵”走向社会大扫“四旧”。许多书刊被当作“毒草”、“黑货”,一律查抄或烧毁。种花、养鱼也被认为是“资产阶级情趣”,有的商品,花色或商标设计,被说成有问题,横遭指斥。如永久牌自行车上的商标设计,谓之有“枪打红五星”的反动寓意而强行抠掉。为了“破旧立新”,年轻妇女被迫剪掉长发辫。机关“红卫兵”还将价值四千余元的历史剧戏装,堆积在办公室门前付之一炬。
  与此同时,“三忠于”、“四无限”之风吹遍军川,强调人人要“忠于毛主席、忠于毛泽东思想、忠于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对毛主席要“无限热爱、无限崇拜、无限信仰、无限忠诚”。要“打出一个毛泽东思想的新天地”。人们读的是“老三篇”(即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纪念白求恩》三篇著作),唱的是语录歌、《东方红》、《大海航行靠舵手》,胸前挂的是毛主席像章,身上带的是“红宝书”(即毛主席语录本)。无论男女老少,人人学跳“忠”字舞。不跳即不忠。一日三餐之前,人们还要手持“红宝书”,站立毛泽东像前做祈祷式的“三敬三祝”。在高压的气氛中,人们谨小慎微,唯恐犯禁,遭横祸。机关有个科长说了一句:“睡觉的地方都贴毛主席像很不严肃”。结果挨批斗,背上一条“反对挂领袖像”的罪名;中学发现有张毛主席像上划有一道杠,怀疑是一个姓周的学生所为,竟被判了九年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