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总结教训、生产改观

第五节 总结教训、生产改观


现役干部从实践中吃了苦头,开始注重经营管理。首先把懂生产、懂经营管理的原农场科以上干部,逐步安排担任了团、股两级副职,被下放的原机关科室业务干部和生产队干部大多数也恢复了职务。同时恢复和建立了一些规章制度。1972年1月,团对连队开始实行财务包干,连队的一切财务收支活动,基本做到了收支有据,帐款相符、帐物相符、帐帐相符。3月,改变工资支付形式。重新确定劳动计酬方法。全团除管理人员外,工资实行月薪日计制。月薪日计制是以国家的等级工资为基础,按职工出勤天数计算,月末支付工资。还注意加强工资基金管理,实行工资总额控制和核定。妥善安排了职工的休息,采取农忙少休、农闲多休、串休、轮休等方法。1973年改革工资制度,实行工分制。采取自报公议和定额工分相结合的方法,按工分进行分配,对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经过几年曲折,团的有关领导初步懂得和掌握了大农业生产规律。1973年,团党委通过开门整风,听取了群众意见,开始转变工作作风。股以上干部,坚持下连蹲点。后进连队由司、政、后分别包干。通过整顿和初步落实一些政策,生产有所回升。1974年粮食亩产由1973年的127斤增加到231斤,1975年增加到294.8斤,1976年更增至326.5斤,1974年经营盈利149万元,1975年经营盈利增加到23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