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大面积开荒
第四节 大面积开荒
位于农场西南部的沼泽区,俗称为“莲花泡”。过去这里明泡相连,芦苇丛生,个别高岗处有天然次生林。于旱季节草垡子可以勉强行人。丰水年份,上游水汇集,明泡暗沼连成一片汪洋,有天鹅、仙鹤、苍鹭、大雁等珍禽候鸟,到这里栖息繁衍。这里也是农场主要的渔业基地。
七十年代中期,连续几年干旱,泡沼干涸,肥土沃壤袒露在人们面前。开发荒原的念头在职工和领导心中油然而生。1977年经上级批准,在莲花泡开荒建点。计划五年内投资1,457万(当年投资600万),建成拥有耕地93,600亩的机械化作业区。1978年,在该区正式组建分场,下辖5个生产队,有耕地19,650亩。1979年,分场开荒增加到3万亩,并在分场部(39队处)盖起了办公楼、宿舍楼、食堂和车库。
与此同时,沿靠莲花泡的生产队也大力开荒,全场耕地面积迅速扩大,由1975年的41.7万亩猛增到1980年的60.7万亩。
集中财力,开发莲花泡,表现了新老垦荒者勇于开拓的精神。但是,由于对开发这个地区的可行性缺乏科学论证,又缺少配套工程的保证,开荒和建点都带有很大的盲目性。1981年遭遇水灾,几年开垦的土地被洪水吞没,辛勤劳动的果实付之东流,莲花泡恢复了本来的面目。一分场被迫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