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六节 民主管理企业

第六节 民主管理企业


一、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1980年6月,建立了党委领导下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隆重召开了首届一次职工代表大会。会前,通过宣传教育和征集提案活动,使干部、工人对民主管理企业以及职工代表大会的性质、作用和权力等问题有个基本的了解。会中,农场领导认真听取代表的意见,接受大会监督,对会议的提案,逐条研究,并把职工群众至为关心的长期未决的问题,如乘车难等,立即着手作了解决,对人们震动很大,职工代表大会赢得了群众的信赖。
  1981年5月,全国总工会农林工会副主席阎兴民,管局工会主席魏国臣来军川,指导和帮助农场进一步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同年6月,制定了“军川农场职工代表大会条例(试行方案)”。各基层单位相继建立,了职工大会制度。每年召开二至四次职工大会。会上,单位领导向职工报告工作,接受群众的批评。凡属生产队的大事均由职工大会讨论决定。10月,农场党委书记张文俊被特邀去北京参加全国农垦系统厅、局长会议,并在会上作了题为“加强民主管理,办好国营农场”的经验介绍。1982年经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将“职工代表大会条例”修改为“军川农场职工代表大会实施条例细则”,使民主管理制度更加完善。
  二、选举领导干部
  1980年4月,场党委在粮油加工厂进行民主选干试点。经过充分酝酿,民主协商,确定候选人后,召开职工大会选举了厂长、副厂长,建立了新的领导班子。粮油加工厂原来是个长期亏损的单位,经过民主选干,提高了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很快改变了落后面貌,当年摘掉亏损帽子。1980年末,在2队、6队、8队、9队、14队、22队、二砖厂等7个单位扩大试点,选出队级领导26名。其中连任的13名,新选13名,落选10名,选后罢免1名。新选的干部平均年龄39岁。其中90%具有技术专长。
  1982年3月,全国总工会农林工会党组负责人王延春等3人汇同总局工会、管局工会组成联合工作组,来场指导民主选举场长、副场长工作。4月24日,召开二届一次职工代表大会,26日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单永盛为场长、刘朝英、朱萍、赵德勤、廖彩梅、陈显厚、王旭忱为副场长。新当选的场级领导班子中,大中专毕业生占71.4%,平均年龄由选举前的49.7岁下降到47.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