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企业整顿
第八节 企业整顿
1982年4月,农场二届一次职代会,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1982)2号文件精神,做出关于搞好企业全面整顿的决议后,企业开始进行整顿。1983年12月管局整顿企业工作组进场,协助农场围绕提高经济效益这个总目标,用改革精神进行全面整顿。
一、落实经营承包责任制
农场党委把建立责任制作为企业整顿的头等大事来抓,首先进行“四改”。即改变责任制形式,由上年实行产量工资,改为定额上交,盈亏包干;改变承包组织,由上年的大组承包,改为家庭、个人和机组承包;改变管理办法,以经济办法为主来管理经济;改革分配办法,取消限制群众积极性的条条框框,年终分配上不封顶,下不保底,打破分配上的平均主义。
第二是放宽经济政策,大力发展商品生产,开拓富场、富民的新路子。在保证国家多收,企业适当多留的前提下,制定了进一步完善,经营承包责任制的若干措施。主要内容是:职工承包的土地至少三年不变,种植计划可自行安排,作业措施可自行决定;职工可自筹资金,可集体集资,经商或开办工厂,也可自带口粮到场部建房办店,在经营中,允许按规定雇工;对发展多种经营给予扶持,职工建畜舍,农场预借给砖瓦、木料,待产品出售后还款;养鱼专业户需建鱼池、打井和安装水泵可向农场借款,两年内还清;营林专业户,免交土地占用费,在林木中,间种的作物收入归己。
第三包满包全,不漏死角。1984年实行9种经济承包形式:
1.定额上交,盈亏包干:包括32个农牧生产队以及服务站、酒厂、林业站、28队;
2.联产计酬:粮油加工厂、木材厂;
3.浮动计件工资:一砖厂、二砖厂、基建队、桥队;
4.浮动工资、超利分成:汽车队;
5.基本工资加奖励:文教、卫生系统;
6.联销联利计酬,超利分成:商店、收购站;
7.利润包干:水利队、修配厂;
8.经费包干:养路队;
9.定额上交、限额奖赔:边沿的7个农牧生产队。
全场共组成各类承包组630个,其中农业211个、林业66个、牧业144个、工副业212个。承包到户641户,承包到劳(每人两垧地)1337人,试办家庭农场3个。统计员张纪德、助理畜牧师王兆民自愿停薪留职,各自办起开发性家庭农场。
二、整顿基层组织
1984年2月至10月,对全场55个基层领导班子作了认真的整顿,先后撤换了7个单位的主要领导干部,调整了25个单位的领导班子。把一批事业心强,有能力的年轻同志提拔到领导岗位。经过调整,基层领导班子的平均年龄由整顿前42岁下降到39.8岁,大中专文化程度的比例由整顿前的3.8%提高到5.4%,高中文化程度的比例由整顿前的9.6%上升到10.7%。
在整顿班子的同时,整顿党的队伍,集中轮训了1004名党员,占党员总数的91%。通过整顿,一类支部由原来的86%上升到95%;党员的政治素质有了提高,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在落实责任制过程中,党员带头承包的有156人,义务劳动850人次,做好事339件。不少党支部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了端正党风的规划和“小立法”,全场党员的合格率上升到98%。
三、整顿纪律、完善制度
在企业整顿中,以财经纪律为重点,进行财务整顿。1984年4月,管局派进财务检查组,同时,从各兄弟场请来30名助理会计师,与本场的58名会计共同进行财经大检查。经过两个月时间的清理,共查出违纪事件112起,总金额32万元;有些问题十分惊人,并带有普遍性。主要是:擅自扩大开支范围,滥发奖金、滥发补贴,以物易物,擅自购买禁购商品,集体食堂与家属委员会侵占全民经济,决算不实,以及用公款请客送礼等。对查出的问题逐项落实,给9名违纪人员以处分。在整顿纪律的基础上,结合实行责任制以后出现的新情况,进一步改革完善了财务、物资产品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加强了经营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