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节 新情况新问题
第十一节 新情况新问题
一、玉米霉变事件
1983年玉米喜获丰收,总产5000余吨。但玉米水份含量高,第二年开春又多雨,在急需加强粮食翻晒的情况下,机关和生产队干部忙于改革,有些承包组长又不能正确处理眼前和长远的关系,不愿花钱雇工晾晒玉米,以致发生大量玉米霉变的事故。在这次事故中,有8个生产队,部分玉米发霉变质,总计变质玉米489吨,其中轻微变质230吨,轻度霉变168吨,严重变质91吨,造成经济损失3万余元。
事故发生后,农场领导作了深刻检查,处分了5名干部,通报批评9名有关人员,对造成经济损失的单位重新审定上年的奖金,并以此事为反面教材,在全场开展反官僚主义和反浪费的活动,进一步加强了粮食管理工作。
二、私自处理粮豆产品
1984年兴办职工家庭农场,是在秋收时节进行的,粮食还没有全部收进场院,由于宣传教育不够,又没有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有些承包组就私分私卖粮食。倒卖粮食的掮客到各队活动,个别生产队的干部放松管理甚至见利忘义,以权谋私,收好处费,参与倒卖粮食活动,给国家和群众造成很大损失(按牌价一吨大豆600余元,可是有些家庭农场仅卖400余元)。据不完全统计,私卖粮食款项达一百余万元。
农场发现私卖粮食的不正之风后,立即采取措施,制定粮豆及主要产品管理办法,规定粮豆统一由粮食部门经营,并对违纪的干部和有关人员,分别给予经济处罚和行政处分。
三、出现真假挂帐
1984年落实了各种承包责任制,但职工的生产资金和生活资金仍由农场垫付。而收获时,由于部分产品外流,有些收入没有经过农场结算中心,出现了不正常现象。1985年初,决算1984年经营成果时,全场3800余个承包户,有1500余个挂帐,占总农户的40%。实际上除一些手工户和机械户,确实因遭受自然灾害减产亏损外,不少承包户尽管口袋里装满了卖粮钱,也成了挂帐户。为了查实真假挂帐问题,1985年1月10日、20日和2月1日,党委先后三次组织机关干部下队搞调查研究,帮助生产队逐户复查1984年的决算。经过近一个月耐心细致的工作,基本弄清了问题,承包户交出粮豆一千余吨,返还欠款60余万元,挂帐户下降到20%,全场扣除挂帐后,仍盈利197万元。
1985年,职工帐面亏损挂帐252万元,亏损挂帐户占总户数25%,其中一部分是自然灾害造成亏损,属“真挂帐”,另一部份仍然是“假挂帐”。
“假挂帐”现象的出现,反映一部分职工对承包政策不托底,心存疑虑,担心产品交给农场后,经济上不兑现,因此,宁可少收入也要现得利。这种现象,是农场前进中出现的问题,但是,给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造成了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