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农机修理与保养

第五节 农机修理与保养


1958年,农机具基本属新产品,技术状态完好,加之使用精心,修理业务量小。在修理设备上只有一爿烘炉,只能打个拉筋、拉环和做些电焊修理工作。1959年分场建立修理所,负责拖拉机小修。但修理所条件差,车间温度不到10℃,无拆装工具和吊车,都是人工扛或搭木头三角架装卸发动机。大修送萝北大修厂。
  1963年,成立了规模较大的修理厂,有大修车间、机加工车间、锻压和翻砂车间,设备基本配套。农机具普遍实行了常年修理,修理负荷平衡,降低了修理费用,提高了修理质量,并提高了设备利用率和工时利用率。“文革”中取消了修理制度和保养制度,机具重使用,轻保养,拖拉机的技术状态逐渐恶化,需要进厂修理的拖拉机逐年增多,修理费用也逐年增加。
  1977年,实现了一级修理制。修配厂增设了发电房、电炉车间、大型锅炉房等。在设备、技术、厂房、车间、供应等方面基本形成国家一级修理厂规模。车、饱、铣、磨、钻、镗、研、铸等设备较全。
  1981年贯彻定期修理制度,实行计划预防修理和常年修理。定期修理是以整台机车为单位,总成部件修理属于零修。凡节约修理费用的机组,从节约费用中提取10%作为奖金。
  此外,对农机具强调“防重于治,养重于修”。技术保养必须遵循“清洁、及时、准确、迅速”的原则。建立了双班保养、保养分工、保养交接班和保养后的复查等制度。并制定了保养工作的奖罚条例。规定生产队机务副队长每天必须检查各机组的班次保养和高号保养,进行技术鉴定和验收,并组织保养表演、保养评比等活动。机具保养做到了“五净四不漏、一完好”。由于认真执行修理制度和技术保养,提高了机车的出勤率、完好率、利用率。
  1985年上半年农机具转让给个人后,检修有所放松,存在破坏性使用现象。以后恢复农机科,加强了管理,农机具的修理与保养有所好转。
  注 五净是:油净、水净、空气净、机器净、工具净。
  四不漏是:不漏油、不漏水、不漏气、不漏电。
  一完好是:技术状态完好。
       附表  修配厂历年设备情况  单位:台、平方米、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