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电力、通讯第一节 电力一、机构沿革
建场初期,无高压电,通讯设施也很简陋,无专职管理机构。1963年,有了高压输电线路,电力、通讯都有所发展,场成立电业所统管电力通讯工作。所长丁仁堂。1969年由团司令部设通讯排,后勤处设电工排分别管理通讯、电力工作。1976年农场重设电业所,所长张海生兼指导员。1977年成立通电科,连志成、王宪法先后任科长。1984年电力、通讯分家,分别成立电力管理站和通讯站(均为科级单位),电管站站长王政义。通讯站站长先后由胡荣升、宁建勤担任。
二、电力建设
1959年,有6名电工和40
的发电机一台;由于技术力量奇缺,发电机是聘请富锦县电气工作人员帮助安装的。低压线路也只有3公里。1963年,从名山变电所引入六千六百伏高压输电线路35公里。全场低压线路3公里。变压设备共100千伏安。1964年,新架六千六百伏高压线路5.5公里,低压线路6.2公里。变压设备增加到250千伏安01968年,新架六千六百伏高压线路29公里,低压线路10.2公里,变压设备增至300千伏安。1969年,新架六千六百伏高压线路29.8公里,低压线路4.5公里。新增变压设备250千伏安。1972乍,新架六千六百伏高压线路4公里,低压线路1.1公里。新增变压设备50千伏安。1974年,新增高压线路(混凝土水泥电线杆)6.1公里。低压线路2.46公里。新增加变压设备100千伏安。1975年,新架六千六百伏高压线路6.2公里,低压线路1.2公里,新增变压设备50千伏安。1977年新架六千六百伏高压线路7.9公里,增加变压设备50千伏安。1981年7月,新增六千六百伏高压线路12.5公里,低压线路3公主,新增变压器3台,230千伏安。同年,用水泥电柱更换木质电杆ll公里。1982年,用水泥电柱更换木质电杆76.56公里,更换低压线路(木质电柱)10.2公里。1984年,新架六千六百伏高压线路7.41公里,低压线路2.3公里,新增变压设备60千伏安,用水泥电柱更换木质高压电柱16.8公里,更换低压线路(木质电柱)10公里。
三、电力线路分布
全场用电受控于管局变电所。该所是1974年初建立,1979年12月投入运行。电源来自佳木斯发电厂,由1l万伏高压输送线路输入。设三个输出口,即北线、南线、场直线(含工业线)。
1.北线
输送的用户有3个工业单位:汽车队、服务公司、面粉加工厂;8个农业土产队:2队、3队、4队、5队、7队、8队、36队、37队。
2.南线
输送的用户非农业单位有:粮库(萝北县分库)、一砖厂、二砖厂、酒厂、水利队、桥队、第二中学;农业生产队有:1队、6队、9队、10队、11队、12队、13队、14队、15队、16队、17队、18队、22队、23队、24队、25队、26队、27队、29队、30队、31队、32队、39队、44队。
3.场直线
输送的用户有:基建队、木材厂、修造厂、一中、商店、机关、医院、小学、科研站、21队。
四、电力管理
1983年初,开始实行以电度表计量的方法收费。1985年,全场所有用户都装上了电度表,共4000多块。同年,电业所设两名总表—收费员。民用照明收费员,由各单位维修电工负责。
1984年,设营业班,主要工作项目是电度表校验电费核算、用电纪查、耐压试验以及对全场各用户的用电分配抄表等。同年,营业班购进电度表校验台1台,充退磁机(电度表制动力矩)1台,价值15,000元。凡用户增装电度表,事先都需校验员试验,并发给合格证后,方可安装。电力部门按国家有关电气规章,制定了电度表定期校验的制度。在收费工作中,实行营业传递手续。即:抄表员一核算员一收费整理一收费员。
五、用电事故
1971年,木材厂一名儿童在变压器旁玩,触低压套管,失去双手。同年秋,电业所王政义登杆作业,因触火线,右手指致残。
1975年秋,电业所架设南线,立线路杆时,由于叉木滑动,李永权头部被杆砸伤,牙齿被撞掉。
1976年6月,发电厂工人姜玉才因配电盘弧光短路,双手被烧伤。
1977年,面粉加工厂因电着火,不到1小时,面粉楼一烧而尽。
1982年夏,俱乐部因电着火,两小时后变成一堆废墟。
以上事故的发生,主要原因是用电管理不严,如:熔丝用的过粗、布线年久失修。为此,农场多次举办电工学习班,学习安全用电理论知识及安全操作规程,1984年,设两名专职安全用电监察员。1985年,又购进一套耐压试验设备,使用电设备的安全运行初步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