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计划管理
第三节 计划管理
一、计划编制与实施
计划管理包括编制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建场初期,生产建设任务由萝北县计财局下达给农场,由农场安排确定计划指标,实际是执行计划。1963年至1966年,农场按总局计划管理办法,加强计划管理,开始编制计划。每年七、八月份着手收集资料,依据当年计划统计完成情况,进行对比分析。通过重点调查,征求群众意见,提出下年度生产计划建设指标,报送总局。而后根据总局下达的生产任务,组织有关部门讨论,综合平衡,经农场党委审批后,召开全场计划会议,落实执行。同时将正式生产计划,分别报总局、萝北分局备案。
1967年至1968年,由于“文革”动乱,计划工作无专人管。每年十一月份,由计财科向上级报计划草案,次年初,上级给场下达指令性计划指标,经场平衡后,召开队干部会议,直接部署生产建设任务。
1969年至1976年,设计划股,专管计划工作,但计划管理制度混乱,在编制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时,其他业务部门很少参与。结果,计划写在纸上,实际不按计划执行,失去控制指导作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计划管理工作进行了改革。农场年度生产建设计划由各业务部门提出建议指标,经计财科综合平衡,由场长召开办公会议进行审查修订后,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
各生产单位的生产计划,由农场根据各单位的经营水平,土地条件以及上报的建议计划,进行平衡后下达。生产单位按场下达的生产计划制定完成计划的具体措施,发动群众讨论,经职工大会讨论通过后贯彻执行。
二、计划类别与内容
1.长期计划。长期计划属战略性计划,时间有五年、十年、十五年、二十年不等。五年计划又称近期规划,五年以上计划称远景规划。内容主要是工农业生产在计划期内所要达到的指标。如产量计划、畜牧业计划等。
2.年度计划。年度计划是计划管理的重要环节。内容包括生产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3.阶段计划。阶段计划是根据春耕、夏锄、麦收、秋收各个阶段的农事活动编制的计划,是年度计划的具体化。内容有:农业生产任务计划,措施计划,拖拉机、康拜因作业计划,人力、畜力作业计划,劳力平衡计划,主要生产成本计划。
4.小段计划。小段计划的时间一般是6至10天,它以阶段作业计划为依据而制定,是阶段计划的调整和补充。内容有:生产作业计划,劳力平衡计划,地号技术措施计划,人力、机械、畜力作业计划,直接生产成本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