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抗联故事一、收编“中侠”
抗日初期,在军川这块土地上驻扎着一支“抗联”队伍。领导人刘振声,有感于东北的沦陷,起代号“中侠”,意寓中国的大侠。
这支队伍原是“山林队”。成员多是伐木和淘金的工人,为饥寒所迫,揭竿而起,聚集山林。他们又有着强烈的爱国心,除了劫富济贫,还专门和日本侵略军作对。1937年春,日伪加强对占领地的控制,“中侠队”常受挫折,有投靠“抗联”之意。此时,抗日联军力量日盛,了解到刘振声的为人和处境,为了扩大抗日的力量,“抗联”六军军长戴洪斌、政委李兆麟交给高玉斌一项任务,收编中侠队。
一九三七年五月,高玉斌骑着马,在“哈工蚂”(现富锦县西安乡和悦路西边),乘船过江,船至江心,日本巡逻艇追来,小船迅速靠岸,巡逻艇瞎打一阵炮就开走了,枪声帮了高玉斌的忙,当他牵着马进入丛林不久,就和“中侠队”派来迎接的人员接上头,迎接人员领着高玉斌钻丛林、过草地、
水线,兜了数不清的圈子。高玉斌知道,中侠对他还有点信不过。这支队伍,来无影去无踪,是很神秘的,他们的住地封锁很严,哨岗有暗语、黑话。行进时队伍散开,不走一条线,让敌人查不着他们的踪迹。高玉斌耐着性子,在“迷魂阵”里转了两个多小时,终于到了“中侠队”的密营地。
刘振声等人是重义气的人,性情开朗豪放,听了高玉斌对形势的介绍,看到抗联对他们的诚意,大家都相见恨晚,当即点香设供,中侠、柱国(真名邱金海为另一队的领导人)和高玉斌三人当场跪下对天盟誓,结为把兄弟,愿为抗日救国同生死。他们研究了协同作战、弹药、给养补给等办法,并针对山林队存在的问题,共同制定了三条纪律:不准抢夺百姓的东西;不准说黑话;不准打骂和让百姓溜马。
中侠队归属抗联后,又收编几支小队伍,统编为抗日联军第六军第五师,师长刘振声(中侠)、参谋长邱金海(柱国)、政治主任高玉斌、副官长李树清,军需官王春阳,下设四个团,一团团长工胖子,二团团长尹魁武,三团团长姚某,四团团长刘成贵,刘在同江吐丝克战斗中牺牲,李臣家继任四团团长。
抗联五师到1937年底发展至700余人,纵横在松花江下游两岸,给日伪军以沉痛打击。
(根据高玉斌等回忆整理)
二、智缴“老母猪炮”
1937年7月下旬的一个晚上,抗联六军五师在往密营秘密转移时,途经绥东镇,被大地主的“看家狗”孙白毛发现,孙命令家兵向抗联开炮。这一炮把五师的神枪手一连连长陶永胜惹火了,他随手举枪瞄准击发,一枪就把炮打哑了。本来五师对地主采取“容忍”政策,只要交粮交款,一般“井水不犯河水”。可是对死心塌地为日本鬼子效劳的汉奸,“抗联”决定给予惩罚。
几天后,四团团长刘成贵带领30多名抗联战士化装成伪警察队伍,开进了绥东镇,敌自卫队长胡万发看见来人均带“双家伙”,为首的长官又不认识,产生了怀疑,走上前来盘查,不料想腰部被顶了一个硬东西,低低的一声:“不许动”,乖乖的缴了械。紧接着刘成贵等赶到警察局门前,一枪不发俘获了门岗,突然出现在外号叫“王老太”的伪警察局长面前。王老太正午休,还在床上作梦,迷迷糊糊就当了俘虏。
外围的敌人解决后,按计划要攻击孙白毛。但由于大院围墙高,守备严,孙白毛为人奸滑,时间又不能拖延,最好是智取。“抗联”正在权衡,哨兵跑来报告,绥滨县警察大队刘队长来了,只见刘带了两个警察,骂骂咧咧地走进街来,刘团长灵机一动,迎了上去,当伪大队长发现来迎者不是胡万发时,手枪已指上了他的脑“举起手来”!“你们是哪一部分的”!“抗日联军”。
“啊……”伪大队长三魂出窍,话也说不出来了。
“姓刘的,今天算你走运,给你一个立功赎罪的机会”。
“干……干什么”。
“只要你把孙家大院门叫开,可以不杀你”。
“我叫,我叫”。
十分钟后,刘团长“陪”着伪大队长,领着一支整齐的警察队伍,向大院门口开去9高炮楼的家兵看是刘大队长的队伍,赶快报知“孙白毛”。孙亲自开门迎接。抗联队员一涌而入,几分钟就消灭了这支反动的地主武装,缴获“老母猪炮”五门,炮弹近百发,步枪二十多支,子弹五百多发,以及粮食、物资等。这些战利品,大部分运进了莲花泡密营地(今王兆民家庭农场所在地)。1938年9月,五师撤离密营,把“老母猪炮”等埋了起来,1985年开荒时被发掘,并被送到省革命文物纪念馆保存。
(根据李臣家等口述整理)注:“老母猪炮”亦称“大洋炮”或“二人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