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踏上新的征途
二、踏上新的征途
黄光武
1958年4月27日上午,天上还下着蒙蒙的小雨,我们120名志愿军集体转业的士兵,怀着开垦建设北大荒的雄心壮志,不顾道路泥泞,顶风冒雨,从萝北农场场部(现名山农场八队)步行40多里,来到萝农第二生产队。这个队规模不大,仅有职工80多名,4台拖拉机,7幢草房,还有几个地窝棚和小马架。老职工为了迎接我们,把宿舍腾出来让给我们新来的同志住,他们住在临时搭的帐蓬和小马架里。第二天,队里为我们开了欢迎会,党支部书记郭金山、队长孔斌分别在会上讲了话,介绍了二队建点以来的情况,宣布了新老职工重新编组名单,确定新开辟两个作业点。生产队下面设三个作业区队:一区队留在队部附近,廖彩梅、韩守才任区队长。二区队远征建点,由我和胡廷云任区队长。三区队计划在莲花泡岸建点,戚太云、卢洪福任区队长。
5月2日,我们刚刚吃完早饭,队部通知二区队远征建点,由我和胡廷云带领40多名新老职工去队部东南方向约10华里处建立作业站。生产队临时调配两台东德进口的K—30拖拉机(带翻、耙、播、镇等机引农具)和一辆马车。
上午八点多钟出发,人步行,行李、工具、给养用拖拉机拖车运去。我们40名小伙子,刚刚离开朝鲜,来到荒无人烟的北大荒,什么都感到新奇。一路上大家唱唱闹闹,说说笑笑,不一会功夫就到了。到达目的地以后,顾不得休息,就投入紧张的劳动。有的清理房场,有的参加打井,还有的搭地窝棚做临时伙房。还用清理房场柞桦树、小木杆平地支起了帐蓬,搭了床铺。别有风趣的是,在伙房门前修了一个40多平方米的工余露天活动场所,用草帘子和木杆子搭起吃饭、开会用的简易桌凳。还用一领旧炕席糊上报纸,办了第一期工地墙报。虽然作业点上条件艰苦,吃窝窝头,喝菜汤,啃咸菜疙瘩,过风餐露宿的生活,但大家毫无怨言,精神都很愉快。1985年的春天,内涝严重,拖拉机一下地就陷车打误,直到5月3日小麦播种还未完成计划。为了抢农时,大家决定用人拉播种机进行抢种。没有绳子,大家自动拿出捆行李的绳子,栓在播种机上,40人分两组,拉两台播种机。开始有的同志穿着长统靴,脚底粘的厚厚的泥土,走起来很不方便,后来,大家干脆脱下靴子,光赤脚拉播种机。土地坚硬的地段还蛮有趣,但当遇到低洼的地方和上坡时,阻力大,吃奶的劲都使出来,机具还难得挪几步,不少同志肩上被绳子勒掉了皮,但没有一个叫苦怕累的。经过两天艰苦的拼搏,播种小麦20余垧,胜利完成当年的小麦播种计划。
注:作者系志愿军集体复员到农场的战士,后调萝北县,任农业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