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王震在军川
七、王震在军川
志坚
在军队时,王震将军是我们尊敬的指挥员,他的威名,使敌寇闻风丧胆;在和平建设时期,他作为农垦部长,又领导我们在另一个战场,向荒凉贫困展开斗争。
军川农场是在王震部长亲自指挥和关怀下组建和成长起来的,王部长在1959年和1962年曾两次来军川,并多次对军川的工作予以宝贵的指示。军川的职工把王震看成农场的一员,亲切地称他为“我们的老王头。”
下面记述的是王震同志在军川的一些生活小片断。
反对“特殊化”
王震同志穿一身半旧的黄呢军装,披一件普通的青色大衣,清瞿的脸上带着笑容,他平易近人,没有架子,职工都愿意接近他,与他交谈。
起初,听说王震部长准备在军川住下,食堂的同志有些犯愁:“一位部长,三星上将,得吃什么样的饭?”当时,物质条件差,离城市又远,无法购置佳肴。但是,为了表达农场职工的心意,食堂的师傅们还是想尽办法,安排了食谱,准备了鸡、鱼、肉、蛋……。没料想,这个难题被秘书小王几句话就解决了。小王在吃饭前,专门找到管生活的张管理员:“部长的饭不要多张罗,两个菜:一个豆腐,一个白菜。”
“这怎么行?”
“两个菜部长还嫌多,你们要多上,不仅退回来,我还得挨骂。”
这可不是说客套话,王部长最反对利用特权搞特殊,时刻强调干部是人民勤务员,应和群众同甘共苦。眼前就发生一桩事,有位干部工作时间喝醉酒,被他气愤地好一顿批评。“人民的血汗,国家的钱,你这个样子算什么?”
晚餐,大师傅老董和徐助理员过意不去,知道王震同志爱吃狗肉,特意端上香喷喷的一盘,部长没有拒绝,感谢他们的好意,同时回头告诉秘书,除伙食费外另行补交吃狗肉的钱。
六十年代初,农场还没盖招待所,王震部长在军川,不回县城住宾馆,和职工一样睡火炕,一觉醒来,他高高兴兴的对打洗脸水的女主人王秀芝说:“真解乏,太谢谢了,我已经好多年没睡火炕了。”
王部长对自己要求严格,对群众却十分关心,他亲自到小茅屋看望职工,与职工促膝谈心,问邓老汉生活怎样,房屋漏不漏;掀开锅盖,看老赵家吃什么饭。他对生产队长罗德俊说:“要关心群众,让职工生活越过越好。”
种“试验田”
王部长在九分场视察,看到许多生气勃勃的劳动场面,他十分高兴,高度赞扬转业官兵和支边青年艰苦创业的精神,鼓励大家再接再厉,把北大荒建成鱼米之乡的“北大仓”。
同时,他一再告诫干部,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护群众的积极性。组织生产要讲究科学、不能瞎干蛮干。当时大豆低产,一亩地平均才一百多斤,有的地号亩产才几十斤。王部长找到一队支书张海生:
“你们能不能想法让大豆增产?”
“能,我们研究过,不过……。”
“有什么困难?”
“种子、化肥……。”
“好,我帮你们解决,要从科学要产量,我在你们队种试验田。”
不久,在许家馆子以北的八号地,竖起了《王部长大豆试验田》的牌子。王震同志亲自审查措施,还委托刘海、王玉海等同志实地察看苗情和收成。一队的职工们,把这块地作为高标准、高质量的生产练兵场所,无论是管理还是收获,都小心翼翼,一丝不苟。由于种好肥足,加上精耕细作,百垧试验田大面积丰收,亩产达到四百零一斤,推动了全场科学种田工作。“全国青年羡慕你们”
“老王头来了!”正在场部聚会的哈市下乡女青年,互相推着,拉着把王震同志包围起来。
一九五八年,转业官兵进入荒原后,凭着对党的忠诚和人民子弟兵的优良传统、与天斗,与地斗,在日本“开拓团”不敢问津的地方,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可是在工余时间,战士们有些怅然,好象缺点什么,有的人发牢骚“北大荒抓个耗子都是公的”当时,王震部长对反映意见的农场党委书记刘海说:“让同志们放心,不会打光棍的,姑娘喜欢英雄,党会安排好的。”
从那以后,各地青年源源不断奔赴边疆,哈市女青年是继山东支边青年后,第一批到农场的城市青年。她们多数是哈尔滨市社会青年,响应号召,自愿报名到农场,她们的到来,使农场活跃起来,大家从心里感激搭鹊桥的王部长。
王部长亲切握着一双双娇柔的手,拍了拍小宁的手说:“要准备吃苦呀,怕吗?”“不怕”。“有扎根的思想吗?”姑娘们有点不好意思窃窃地笑了。王部长问小周,“你呢?”“来了就不准备走!”“好样的!”王部长放大声说:“边疆需要你们,农场需要你们,现在是苦一些,可是你们看,三年前这里是一片草原,我们都进不来,现在有了楼房,再过些年,这里会是繁荣的集镇。你们是先行者,全国青年都会羡慕你们。”
王部长和哈市女青年畅谈近一小时,并和她们在九分场大食堂门口合影留念。
“多找些门路”
北大荒的五月初,晨风还是凉嗖嗖的。太阳还未露脸,王震同志脱了外衣,已经在路边的荒地上抡铁锹开荒。负责警卫的张连忠同志称赞地说:“部长,您可真是行家!”“我,不中用,你们的书记才是英雄。”
萝北农场党委书记刘海,在南泥湾时,曾创造人工开荒的高记录。王震同志就是赫赫有名的三五九旅的旅长。当年,他为坚持抗战,领导战士开展大生产运动。今天,为了社会主义建设、又风尘仆仆领导职工向荒原进军,看着身经百战,头发已经苍白的将军在开荒种地,聚拢的人们无不尊崇敬佩。
王震同志说:“这些地闲着太可惜了,要发动大家动手,多方面创造财富。”当时,单一经营的思想很严重,全场基本没有什么副业。王部长在用土坯盖的俱乐部里召开大会,向全场干部作重要讲话。强调“发展多种经营,发展畜牧业,要把养鸡、养鸭、养猪业发展起来。养狗也可以么,肉能吃,皮可制帽,做褥,北大荒冬天冷,狗皮帽子可暖和哟。”他在讲叙了近二年由于自然灾害和一些失误造成的困难后,希望大家千方百计开拓生财之道。“职工家庭也要搞副业,小开荒也可以么,长草不如长苗,让职工把村边、地边、沟边、路边的边边角角的荒地利用起来,种上玉米,蔬菜……打出粮食可以喂鸡,辛苦一天回家,媳妇给打几个荷包蛋,蛮不错哩……”
王部长的鼓励,增强了农场职工战胜灾害的信心。1962年,农场除了粮食增产外,工副业生产也有很大发展,种植了向日葵、甜菜、黄烟、花生等经济作物,家家种上了瓜菜,90%的家庭养了家禽或猪羊,职工生活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