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章下序

编后

章下序


军川,是祖国东北边疆的一块宝地。这里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但是由于气候严寒,沼泽遍布,条件恶劣,长期无人问津。日本侵略者的开拓团退避三舍,挺闯关东的好汉也没有立住脚跟。茫茫荒原,沉睡千年。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中国人民解放军转业官兵,各地的垦荒队员、支边青年、城市知识青年以及大中专院校的毕业生,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为了开发祖国边疆,放弃城市和内地舒适的生活,毅然北上。他们在这块土地上,顽强拼搏,“满脸小咬、满脸汗”,“一把炒豆、一把雪”,克服了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把边境上北大荒这块处女地,开发为米粮川。创业者英雄的业绩将永载史册,成为后人的楷模。
  回顾建场二十八年来的历史,经历了一个迂回曲折的过程。建场初期,转业官兵和支边青年凭着豪迈的革命气概,披荆斩棘,但缺少经验,广种薄收;农场正式成立后,重视科学、讲究效益,生产上升。可惜好景不长,一场“文化大革命”,使农场遭到浩劫,元气大伤;粉碎了“四人帮”农场面貌焕然一新。但初期由于“左”的思想没有肃清,加以天灾严重,体制变更,作为主力军的城市知识青年大批返城,生产经营仍不景气;“三中全会”后,各项工作有了新的起色,农场进入一个新时期。
  农场二十八年来的历程,说明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农场的兴衰和政策息息相关,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作为农场的基本点。农场经营成败的史实,也说明,遵循客观规律,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办好农场的重要原则。加强民主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是农场的光荣传统。只有坚持“两个文明”一齐抓,防止“单打一”的倾向,才能促进农场建设的顺利发展。
  在农场建设过程中,还有几个问题值得注意和记取。
  一、必须排除“左”的或右的干扰。建场以来“左”的思想对农场危害极大。“无限上纲”、“过火的斗争”伤害了人们的感情,压抑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垦建失调”、“高指标”、“盲目上马”、“一刀切”等又使农场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左”的东西禁锢了人的思想,束缚了人的手脚,成为农场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应当防止和再犯类似错误。
  二、必须把农田基本建设摆到重要地位。一是要治水。军川地区旱涝灾害频繁,往往春天种秋天淹,辛勤的劳动果实毁于一日。二是要造林,盲目的开荒和乱砍滥伐破坏了生态平衡,影响了小气,候,造成风沙灾害。同时,植树也是致富的重要门路之一。三是要改土,土壤的有机质比开发时期已下降一半以上,只有坚持采取有效措施,才能恢复地力,提高单产。在农田建设上还必须通盘规划,综合治理,决不能换一个领导换一个令,这方面有着深刻的教训。
  三、必须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单一的粮豆生产是农场贫穷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靠“粮”吃饭,靠“天”吃饭,一遇自然灾害,经济就陷入困境。在经济体制和分配形式上也存在单一,刻板的问题,影响了生产的发展。“无农不稳、无商不活、无工不富、无信息不能腾飞”,只有勇于改革,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做到全民、集体、个体“三个轮子”一齐转,各行各业协调发展,军川才能真正富起来。  
  四、必须重视科学、重视智力投资。农场的发展和干部、职工的素质密切相关,搞现代化离不开知识,离不开科学。实行改革后,各行各业都迫切需要能人、需要专家。而从近几年农场的情况看,知识分子有不安心和外流的趋势,教育质量也有待提高。这是一项战略措施,只有采取特殊政策,舍得下本钱才能改变面貌。
  中国共产党十二次代表大会的召开,揭开了历史新的一页,农场各个方面正进行着深刻的改革。老一辈垦荒者的重担已逐渐转换到第二代的肩上,创业难、守业和开拓更难,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要记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坚持改革,锐意进取,为把军川农场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繁荣、兴盛、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农场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