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下序
第二章 工商运建服企业改革
章下序
农场的骨干企业,其产品和服务主要是以农场内部职工为对象。如粮油加工、农机修配、食品生产、木材、基建、汽车运输、商业经营、饲料加工等,仅局限在农场范围内经营销售。在改革以前,农场为了保证职工生活,对这些企业多有补贴,或给予贷款、垫支,或供应廉价原料,农场给予倒挂等。企业管理粗放,设备陈旧,产品单一且不成规模,不能开拓外部市场,效益低下,甚者严重亏损。在市场经济的大潮冲击下,1988年,农场着手进行工商运建服企业的改革工作。
一、二砖厂
建于20世纪60年代初,1993年停产,工人分流,干部调转,划归联企公司管理。
二、一砖厂
1977年建厂,1978年投产。1997年2 月,农场将其产权转让,成为私人企业“利源砖厂”。售价为40万元。
三、粮机厂
原名修造厂。建于20世纪60年代初,曾几度辉煌。1997年,由原单位领导租赁经营。后期效益不佳,处于停产留守状态。2000年5 月,农场决定由军川油脂厂兼并。
四、制酒厂
建于20世纪60年代初,曾几度辉煌,产品曾评为部优。1998年4 月,实行股份制改造,农场招聘厂长和内部公开选举董事会,组建成“川南酿酒有限责任公司”。
五、油脂厂
原为加工厂榨油车间。1996年2 月,农场将加工厂一分为二,成立油脂厂和面粉厂两个单位,实行租赁经营。1998年,进行模拟股份制改造,农场占股60%,职工40%。企业出现生机,产品打入外省市场。
六、面粉厂
始建于60年代,全称军川粮油加工厂。1996年,将豆油加工分离另建油脂厂,称为面粉加工厂,专事面粉加工。经过3 年运转,效益一直低下。1998年,农场将已停产的面粉厂转卖给个人经营,售价40万元。组建成私人企业“天兴面粉厂”。后来,农场又买回改建成精米厂。
七、基建队
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末,先后称为基建队、基建公司,主营建筑。90年代曾与木材厂和一砖厂合并,称为建筑木材公司,后又分开。1998年,经过深化改革,转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宏达建筑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资产转让售价32.28 万元。
八、木材厂
初建于20世纪50年代末。后称为建材公司,主营木材,兼营建筑,随着企业改革深入发展,曾有承包或租赁经营阶段。1998年,转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宏业建材贸易股份有限责任公司”。
九、汽车队
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初。随着农垦事业发展,车辆增多,由汽车队改成为运输公司,曾有过一度的辉煌。1990年,改组为交通运输公司,兼负责客运管理。1992年,农场购进10辆带挂新车,准备重新振兴车队运输业,但结果不理想。1994年,将汽车全部转卖,车队解体,保留客运管理站。
十、麦芽厂
始建于1985年。正式投产后效益一直不错。由于市场影响,加之产品质量下滑,1995年后出现产品积压,收不抵支,经营亏损。1997年停产。1999年,以85万元卖给佳木斯绿野有限责任公司。
十一、宝川油厂
1986年,由原粮机厂和粮油加工厂共同组建而成,正式投产后效益较好。1995年企业经营滑坡。因负债严重,被迫于1998年停产。1999年10月被普阳粮油有限公司租赁,成立“百合盛粮油加工厂”。租金26.8万元/年。
十二、乳品厂
1988年兴建,
1989年正式投产。由于奶源受限,品种单一,技术落后,质量不稳等多种原因,加之奶粉市场疲软,导致连年亏损,1998年完全停产。2000年1 月,农场通过招商引资,青岛圣元乳业有限公司租赁经营,成立“军川圣元乳品厂”。其产品全部运往青岛总部,加工包装销往国内外。租金20万元/年。
十三、腐竹厂
建于1985年,由八队职工管文才兴建。后农场收购改为集体所有,经营亏损,
1990年解体改建为铅印室,1997年5 月破产变卖,售价9.6 万元。
十四、饲料厂
建于1988年。1997年停产,处于留守状态。1999年租赁给佳木斯博信粮油公司,组建成“博大饲料有限责任公司”。租金3 万元/年。
十五、饮料厂
建于1985年6 月,主要生产“康可乐”牌饮料。由于技术含量不高,市场受限,经营至1989年9月停产,1990年解体。
十六、彩虹玻璃厂
建于1990年,试产后,由于技术含量低,产品没销路,当年停产,随即解体。
十七、商店
建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1993年改为商业公司,1995年进行改制,除保4 个部组外,其余10个部组全部实行国有民营,1998年全部实行民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