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水稻科技示范园区建设

第三节 水稻科技示范园区建设



  示范园区分为核心区、示范区及绿色食品基地三部分,核心区面积10000 亩,集中在场部以北的5 个生产队,主要是在“旱育稀植三化栽培”技术基础上,建立水稻群体素质栽培体系进行优质品种筛选,各种钵育摆栽技术试验,绿色有机优质米生产技术和生物肥应用技术试验,以及水稻“863 ”智能化信息技术应用等。示范区主要分布在农场东部生产队,是把核心区取得的科技成果,在示范区大面积示范、推广、应用。
  一、园区的示范项目
  1、节本增效,优质高产栽培。
  (1)起垄覆膜钵育摆栽。
  (2)一年、二年旱平地钵育摆栽。
  (3)机插侧深施肥。
  (4)起垄包肥摆栽。
  2、品种试验示范。
  (1)参试品种:空育131、龙盾97-1、新月光、垦稻9、哈99-352、上育397。
  (2)试验方法:采用小区对比法,不设重复。
  (3)试验目的:筛选出适合本地区高产优质安全抽穗成熟的水稻品种。
  3、肥料及微肥试验。
  (1)供试肥料:山东齐鲁生产联利牌水稻专用肥、撒可富、“爱丰”有机专用肥、友谊产研实生物有机肥、生物肥。
  (2)微肥:“申丰”液体肥、“爱丰”液体肥、增产菌、磷酸二氢钾。
  以上试验区均设对照。
  4、灭草剂试验。
  (1)灭草剂品种:30%苯噻酰苄甲草,30%阿罗津,莎阔净+稻稗清。
  (2)对照区:90%禾大壮加10%草克星,灭草效果、药害情况及产量对比。
  5、两段育苗摆栽试验。
  (1)试验品种:龙盾97-1。
  (2)施肥量:每公顷二铵100公斤+尿素200公斤+硫酸钾70公斤,施肥比例:3:3:1:2:1。
  (3)实现目的:增产幅度较大,每亩产量714公斤。
  6、其他试区。
  (1)PVC塑料埂利用试验。
  (2)节水增温措施:架施小白龙渠首散水增温,晒水池覆膜延长主水渠,出水口设档板,增施水稻增产素等措施,调查不同水温对产量的影响。
  (3)大棚综合再利用。
  二、园区示范经验
  1 、钵体育苗宽窄行摆栽和机插深施肥技术已应用多年,具有投入少,降低生产成本,发挥机械效率,应大力推广。
  2 、起垄包肥,旱平摆栽,起垄覆膜摆栽等,经过两年的试验,提高了产量,降低了成本,增加了效益,特别在低温的条件下会更好地发挥优势。
  3 、在井灌稻作区,品种的选择至关重要,以早熟、优质,在本地区安全抽穗成熟的品种为主,在农时上要适时抢早,采用节水增温措施,加强管理,确保成熟,在栽培密度上要推广8行插秧机,合理增加密度,以保高产。
  4 、新型农药、化肥、灭草剂的试验示范为农场水稻生产采用高效、低残留,无污染的复合肥料,高效廉价的农药、化肥等新品种、新技术、新方法提供了依据。
  农场水稻生产以高新科技示范园区为龙头,以整体提高综合科技生产率为手段,以综合配套技术增产、增收为目的,2000年全场水稻钵体育苗宽窄行摆栽166667公顷,占水稻播种面积的30%;机插侧深施肥面积2266.67公顷,占水稻播种面积的40%;钢骨架大棚1052栋,占水稻育秧面积的70%;100 %采用侧土配方施肥技术;优质品种率达96%;100 %叶面喷施微肥及药剂防病;95%采用了节水增温灌溉措施。全场水稻生产克服了几十年不遇的低温、寡照、持续性低温冷害等多种自然灾害,取得了全场水稻平均单产7725公斤/公顷,科技园区平均单产8700公斤/公顷的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