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自然灾害

第三节 自然灾害



  农场属于寒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1 ℃。其中春季平均气温3.9 ℃,夏季平均气温20.4℃,秋季平均气温8.8 ℃,冬季平均气温-16.0℃。平均年有效活动积温2499.3℃,无霜期133 天,最长156 天(1974年),最短104 天(1965年)。年降水量506.9 毫米,其中春季76.3毫米,夏季314.9 毫米,秋季94.6毫米,冬季21.1毫米。作物主要生长季5 ~9 月,降水量427.6 毫米,平均气温17.2℃,水温同季,日照充足,比较有利于农业生产和畜牧、林业各业发展。
  农场除了有利的气候条件外,也经常发生旱、涝、低温、寡照、大风、冰雹、霜冻等自然灾害。气候在不断地变化,降水变率大,其它气象要素年际变化差异大,导致自然灾害。从近37年气象资料看,气温有升高趋势,大风次数减少,强雷暴年际变化有增多趋势。
           历年个月平均气温统计表
             (1986~2000年)表3-12                         单位:℃



            历年个月降水量统计表
             (1986~2000年)表3-13                         单位:毫米



            历年气温差异统计表
             (1986~2000年)表3-14                           单位:℃



           历年降水量差异统计表
             (1986~2000年)表3-15                        单位:毫米



           历年霜 风 雹 学统计表
             (1986~2000年)表3-16



  一、风灾
  1992年4 月8 日,大风将粮库仓顶刮掉,客运站房瓦刮坏。1996年4 月24日,水稻育苗大棚被大风刮破300 栋,二十五队营区失火,因风大烧毁房屋30多户,财产烧光。
  二、雹灾
  1986年5 月19日,全场受雹灾面积达3168.5公顷。1987年8 月14日,十五队、十六队、十七队、二十二队、二十三队、二十七队、二十九队遭受降雨、冰雹、大风灾害。冰雹直径2 ~3 厘米,大的像乒乓球,房瓦、玻璃被打碎。1990年6 月19日,七队100 公顷地受雹灾,8 月6日八队50公顷小麦受雹灾。1996年7 月15日,三十队下冰雹大如乒乓球,50公顷地被砸。一队、十七队部分地号遭灾。1997年6 月21日三队受雹灾。
  三、雪灾
  1997年10月9 日,降雪7.7 毫米,致使未收割的水稻倒伏。由于雪早、雪大,形成埋汰秋,水稻产量降低,品质下降。
  四、旱涝灾害
  近年来,由于降水变率大,旱涝灾害时有发生。1986年到1999年发生春旱9 年,春旱增加,占60%。春涝年份也时有发生,1971年、1973年、1983年都为重春涝年,1973年、1983年地里明水30厘米左右。夏涝年占30%。1981年是明显的夏涝年份,小麦因涝不能正常收割,使收割延续到上大冻。
  五、其他灾害
  1987年春播到夏锄旱,麦收到秋收涝,气温低、日照少,春季回暖晚,5 月上旬、中旬两次强降温使农作物受冻。8 月14日下冰雹,粘虫、蚜虫点片发生严重,小麦、水稻欠收。1997年全年涝,春季旱涝交替,8 月雨水特多,雪早、雪大,10月埋汰秋。1999年年降水量特少(304.7 毫米),旱象重,霜冻早。
               历年各季旱涝分析表
                 (1986~2000年)表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