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气候 第二节 气 候
一、气 温
农场年平均气温在2.3℃,气温最低在 1月份,平均气温在-20.9℃,一年中最热的月份为7月,平均气温在22℃。
二、日 照
年平均日照2 582小时,平均每天日照7.1小时。5~9月份日照时间长,光照强度大,日照时间为1 151小时,占全年的47%。冬季日照时间短,平均日照为4.2小时。
三、降 水
年降水量为569.3毫米,春季 (3~5月)平均降水量为86毫米,占年降水量的 16.6%;夏季(6~8月)平均降水325.7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60.6%;秋季(9~10月)平均降水102.9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19.8%;(11月~翌年2月)平均降水25.6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4.8%。年均蒸发量1 133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7%,夏季相对湿度最大为75%。
四、风 力
全年以偏西北风为主,冬季多西北风,夏季多东南风和西南风,年平均风速3.3米/秒。年平均大风日数26.1天,多出现在夏季。
五、冻 霜
初霜一般出现在9月下旬,终霜在5月上旬,无霜期150天左右。
全年结冻期150天左右,11月上旬始冻,次年4月解冻,冻层深度1.5~2.5米。
六、四季气候
农场地处中高纬度,北起黑龙江,东南依原湿地莲花泡。地方区域性气候显著,受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的影响,四季明显。夏季短促较热,冬季寒冷漫长。其形成的气候特点为春干风大,夏暖多雨,秋湿霜早,冬季雪少。
春季(3~5月),前春仍在冬季季风的控制下,多风少雨,后春太阳辐射逐渐增加,温度也逐渐开始回升。季平均气温 4.0℃。天气多变,温差大,一次回暖升温可达10℃~25℃,每遇气旋过境往往造成偏南大风天气,风力可达7~8级。季降水量为86毫米,虽然降水开始增多,但由于空气干燥,风速加大,水汽蒸发也多,故春干风大,风沙较多,是春季的主要气候特征。
夏季(6~8月),太阳辐射加强,温度回升快,季平均气温在20.2℃,极端最高气温38.8℃。降水量为325.7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60%。7月份一般是全年降水量的峰值月,降水量可达119.4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 22%。盛夏太阳辐射加强,蒸发量大,增加了空气对流。由于农场靠近黑龙江水面蒸发源,更易产生雷阵雨天气,有时还伴有冰雹。在场区的西北至东南方向长约10公里,宽约 5公里处五队、八队、十五队、十二队、十三队是冰雹(灾害性冰雹)的多发地区。另外自莲花泡开发以来,蒸发源遭到破性阵性降雨明显减少,从1998~2000年连续 3年发生干旱,旱情最重年份达40天之久。
秋季(9~10月),季平均气温 8.8℃,秋季降温激烈,往往发生霜冻。秋季降水量为107.6毫米,占全年的 20%。虽然入秋后降水量减少,但由于夏季降水集中,前秋又多阴雨天气,个别年份易出现“埋汰秋”。
冬季(11月~翌年2月),是时间最长的季节,晴多少雪是冬季的主要特征,季平均气温-15.8℃,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20.9℃,极端最低气温-40.4℃,季降水量 25.8毫米,占全年总量的5%,当有冷空气南下时,往往气势凶猛,气温急剧下降,出现大风和雪暴,造成低洼地积雪过多,影响第二年的春播。
降雨量统计表
(1986~2000年)
表1—1
续表1—1
历年连续降水 日最大降水量和连续无降水日统计表
(1986~2000年)
表1—2
各月蒸发量统计表
(1986~2000年)
表1—3 单位:毫米
各月平均风速统计表
(1986~2000年)
表1—4 单位:米/秒
气温 日照情况统计表
(1986~2000年)
表1—5
续表1—5
稳定通过0℃ 5℃ 7℃ 10℃的初终日期及初终间日数统计表
(1986~2000年)
表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