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水文
第三节 水文
第三节 水 文
一、地表水
在场区南部有大片沼泽水线分布,明水泡有大小水城子、月牙泡、三角泡、对泡、黑林泡等。明水面积为160公顷,水深在1~2米,地表水资源量34.71万立方米,过去鱼类较为丰富,素有“棒打狍子瓢舀鱼”之称。1976~2000年,泡泽明水逐年减少,2000年,地表水资源量为16万立方米左右,水深在0.5~1.5米,野生动物资源面临绝迹。
二、地下水
(一)资源总量
根据1989年和1997年垦区第四系浅层地下水调查与评估报告,农场地下水天然资源量为0.501亿立方米,可开采量为 0.3628亿立方米/年,本区地下水资源较丰富,为发展农业灌溉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地层构造与地下水资源埋深现状及分布
农场属于一级阶地亚区,含水层为砂和砂砾石,其厚度约为100~150米,中间无隔水层,透水性较好,地下水相连通,流向由西北向东南,水力坡度为1/10 000~1/15 000,水位埋深一般在 3~8米,其分布由北向南逐步变浅,南部埋深2~4米,中部埋深 4~6米,北部埋深在6~8米,主要以浅水层为主。具有地下水埋深浅,含水层厚度大,富水性好,单进涌水量大的特点,是农场工农业用水的主要开采源。
(三)丰枯变化规律
农场地下水资源的补给主要靠大气降水,其次为测向浅流补给,平进地水下向两江 (黑龙江、松花江)排泄,汛期可取得江水的补给。水位动态根据1997年 5月~1998年8月观察资料统计,年平均变幅为1.3米,枯水期出现在5月份,水位埋深为2.59~9.89米,丰水期出现在 8月中旬至9月中旬,水位埋深在1.25~8.48米。
(四)水质性状
农场在1989年地下水资源调查与评估中经取样化验,水质类型单一,以重碳酸钙水为主,pH值为6~7.5,呈弱酸性,矿化度小于1克/升,总硬度小于450毫克/升,硝酸盐大于250毫克/升,铁离子含量大于0.3毫克/升,硫酸盐小于250毫克/升,氯化物小于250毫克/升,氨氧化物大于0.05毫克/升,水温在4~8度,随着深度的增加,盐碱度均未超过规定含量。
(五)水质污染
农场的生产是以农业为主,工业企业较少。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是粘性土甚薄,有的砂砾石裸露,居民的生活污染、动物粪便等几乎直接渗入地下,造成水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