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水利勘测 设计
第三节 水利勘测 设计
第三节 水利勘测 设计
一、水资源调查
农场布设 14个长期观测井,4眼抽水实验井,观测时间为一个周期年,测得水位动态,年平均变幅为1.3米,枯水期出现在5月份,水位埋深为2.59~9.89米。丰水期出现在8月中旬至9月中旬,水位埋深在1.25~8.48米。单井涌水量在每小时 100立方米。经计算,调节储量为每年0.4514亿立方米,可开采量为每年0.3628亿立方米。
二、工程设计
(一)防洪工程设计
农场地处三江冲积平原,北靠黑龙江,江岸长约20公里,为防江水上涨为害,从1975~2000年共规划设计堤防9.315公里。
1978年,在萝北县政府统一规划下, 由省水利勘测设计院设计了鸭蛋河口段黑龙江堤防2公里,设计标准为按1958年黑龙江洪水位超高1米设计,设计堤顶宽4米,迎、背水边坡1:3。
1986年,总局勘测设计王八坑至灯罩新堤 1.2公里,设计标准为20年一遇,按1984年黑龙江水位超高1.5米设计,设计堤顶宽4米,迎、背水边坡1:3
1986年总局勘测设计院与宝泉岭勘测设计室联合对农场黑龙江堤防继续了消险加固设计,设计长度为9.315公里,设计标准30年一遇,按1984年黑龙江洪水位超高1.7米设计,设计顶宽6米,迎、背水边坡 1:3,其中王八坑至粮库段 4公里;粮库至养鸡场段0.728公里;二道沟段0.34公里,堤高达5.5米,采用复式断面,马路宽3米。
(二)治涝工程设计
建场初期,治涝工程没有规划设计,1966年东北农垦总局勘测设计院来农场进行水利工程规划设计,规划了四大涝区:黑排涝区、向阳涝区、莲花泡涝区、旱河涝区。
1.黑排涝区治涝工程设计
1966年东北农垦总局勘测设计院规划黑排一干和黑排二干工程,设计黑排一干长 1.5公里,流量0.5立方米/秒,控制面积1.5万亩。1972年设计黑排二干长3.5公里,流量0.6立方米/秒,控制面积1.8万亩,同时设计了部分支沟和桥涵工程。
1990年农场水利科进行了黑排涝区扩建工程设计,设计黑排一干4.7公里,流量 1.76立方米/秒,控制面积3.15万亩,配7条支沟。黑排二干长 5.8公里,流量3.4立方米/秒,控制面积4.95万亩,配7条支沟,桥2座。
2.旱河涝区工程设计
1970年设计了旱排四干工程,设计旱排四干长8公里,流量4.5立方米/秒,控制面积5.6万亩。 1989年由管局水利勘测设计院进行了旱排四干工程扩大初步设计,设计干沟长 19.7公里(含军川、江滨),流量6立方米/秒,控制面积11万亩,名山段配8条支沟,桥3座。
1990年农场水利科设计旱排区干长 2.8公里,流量1.4立方米/秒,控制面积 2.5万亩,配3条支沟。
3.向阳涝区治涝工程设计
向阳南干是总局勘测设计院1966年规划设计的,1982年农场水利科完成了名山段续建向阳南干排水沟工程设计。续建延长向阳南干9公里,流量3立方米/秒,控制面积10万亩。
1990年由农场水利科完成了向阳涝区综合治涝续建工程初步设计,设计向阳南干长11公里,设计流量3立方米/秒,配支沟6条,共长27.3公里,桥2座,涵洞15座,控制面积10万亩。
4.水城二干治涝工程设计
水城二干位于农场西部,北靠黑龙江,南抵莲花泡,西临水城一干。该涝区控制农场的一队、二队、三队、四队和共青农场一队及名山农场的五队、六队、七队、十一队和十八队的部分地区,总控制面积16.5万亩,该涝区设计干沟水城二干一条,水城二干由农场七队三角点西侧开始,至农场四队西部,经名山、共青两场分界线,于小山屯西穿过哈萝公路入黑龙江头道沟,全长18.9公里,设计5年一遇,流量9.12立方米/秒,共配14条支沟,桥2座,涵洞40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