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通信建设

第一节 通信建设



                 第一节 通信建设
  一、市话建设
  农场于1986年购置了高12路载波机,使农场至管局的电路达15条,保证了上传下达及信息快速传递。
  由于受当时的机制制约,1986~1990年,农场住宅电话发展很慢,交换设备从磁厂更换成供电 200门,用户一直处于平稳状态,除机关各科室和场领导及驻场单位有电话外,个人住宅不给装电话。通信人员的工作是维护杆路,保证12路载波机和三路载波畅通。
  1991年农场从河南洛阳电话设备厂购进了 HJD15模拟程控交换机,机房从兵团时期房子搬进了修缮改建的新机房,机房安装了空调。在管局通信处大力支援下,调来各场精兵强将,帮助安装调试,于1991年12月28日晚10时正式割接成功。这标志着农场通信从供电走向模拟程拟程控,使脉冲音频兼容,扩大了话务量,减少了呼损,提高了通话质量,住宅电话从1991年至1992年,增加了100余部,从此,电话进入百姓家。
  1997年,农场在长春邮电设备厂购置了价值45万元的HJD04RM机,于7月 1日开通。此设备较先进,容量达1 024线,传输设备全部数字化,电路达120路,理顺了长、市、农话。农场通信经过15年的发展,已实现光缆传输,程控机数字化,到2000年底,全场共安装电话830部。
  二、长线建设
  1986年,农场将兵团时期的油杆线路改造成水泥杆线路,通信人员经过 3个月努力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此次并网工程,全局通信网络形成,保证了农场与农场、农场与管局之间通信联络。名山通信维护段从共青一队至军川分界线(大寨桥南侧)遇有线障不管风雨雪天不得延误时间,保证线路畅通。
  1997年,分局通讯处规划设计了分局区域内的长线改造工程,农场电讯局承担了从共青农场一队至军川农场分界线的施工任务,在架设光缆工程中,全体员工奋站17天,圆满完成了施工任务。
  三、传真会议电话
  1991年农场投资9 000元,安装了24路电话会议汇接机,管局至农场1路,农场至生产队23路,大大减少了会议经费,农场开电话会议各生产队可联席收听,解决了交通不便等问题。2000年5月农场投资 25万元从中兴公司购置一套可视电话会议系统,主会场与分会场可以互切画面,且画面清晰,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随着电信技术的发展。1997年传真机已由原来的设备更换成传真电话机,这种传真机体积小,精度高,速度快。
  四、电话网络及其发展
  15年来,农场电信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走过了从“磁石—供电—模拟程控—数字程控”的过程,实现了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
  1986年,农场只有200门供电交换机,与管局通信处只有3条自动电路相联。1991年改制为512门模拟交换机,24路载波模拟传输电路, 实现了垦区专网内联网,中继电路比3年前增加2倍,仅有市话和农话,没有自己的长话业务。1997年 7月,改制为数字程控交换机,微波、光缆传输的数字化传输设备相继投产,拥有与分局路长途全自动电路,经过分局就近入鹤岗邮电公网,电话号码升至 7位数,实现了国际国内长途全自动直拨,长、市、农网形成。1997年后,以电话联网为载体,相继开办多种信息服务。2000年 5月开通电视电话会议网络,形成通信手段多样化的格局,并正在向传输数字化、终端多媒体化、网络智能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