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广播 电视

第二节 广播 电视



                 第二节 广播 电视
  一、机构沿革
  1986年农场建电视台,日常工作由党委宣传部管理。代管广播电视工作的宣传部长年慧明、杨殿明,主管电视台工作的副部长吴高琪、常庆科。1990年电视台从宣传部分离出来,成立农场广播电视局,公传厚任副局长,主持工作。1991年 6月刘谋昆任副局长,主持工作。1993年广播电视局与宣传部合并,先后代管电视台工作的宣传部长屈克余、常庆科、杨明举,主管电视台工作的副部长胡光健、邓兆明。1996年 1月广播电视又从宣传部分离出来,恢复农场广播电视局,邓兆明任局长,董春梅任副局长。1997年广播电视局再次归属宣传部。时任宣传部长杨明举,董春梅任副局长。1998年 2月广播电视局又一次从宣传部分离出来,恢复农场广播电视局,罗永占任局长,徐恩付任副局长。
  2000年广播电视局从机关分离出来,实行事业单位企业管理。农场只负责固定资产折旧、取暖费、水电费,其他支出均由自己创收。
  建台以来,值机人员先后有孙柏林、徐恩富、马新革、陈同山,新闻、摄像记者有邓兆明、高维标、郭长辉、杨春艳、董春梅、王昌武、付贵龙,编播人员有冷江、王兰、莫新花、董春梅、高维标、焦燕。1986~1996年广播站站长王举贵,播音员董春梅。
  1995年由于有线电视开始施工,王广滨、刘东伟、赵勇、陈艳秋 4人带资调入电视台,从事有线电视的安装、维修和收费工作,陈艳秋后期参与新闻播音和采访。
  二、设备状况
  建台初期,设备为1台50W彩色电视发射机,1台索尼1820单管摄像机,1台 4800背包机,4台SC—30CH1/2录像机,1台5030录像机,1台5850编辑机,1台5630编辑机。
  1989年购入1台索尼M—3A3管摄像机,1台5850编辑机,1台5630录像机。
  1990年购入1台300W彩色电视发射机,2台日立547E大1/2录像机。
  1991年购入3台松下25大1/2录像机
  1999年农场投资28.7万元,购入 3AT—D440、D450数字编辑机,AT—D215和AGEZ35数字摄像机各1台,CA2D—2000P字幕机1套。
  三、广 播
  1986年农场电视台投入使用后,与广播站合为一体。农场广播站每天早、中、晚播出 3次,每次大约在两个小时。播出内容为《专题节目》、《文艺节目》、《场内生活》、《生活小常识》、《春播、麦收、秋收快讯》、《天气预报》等,然后转播中央、省台节目。
  1995年,农场安装了有线电视,先进的传播手段完全取代了广播,至此农场广播站停办。
  四、有线电视
  农场有线电视的发展是从1995年起步的,农场投资30万元,历时两个月在场部地区安装了300MHZ系统有线电视网络。安装户数650户,传输中央3套、部分地方省台、黑龙江省台及本场共12套节目。视听费每户每月6元。当年 8月向农场六队延伸安装有线电视170户。1998年 5月农场又投资20万元与分局实行光缆连网,可传输26套节目,视听费增加到每户每月10元。
  2000年鉴于有线电视线路老化、收视质量不佳、视听费难收的实际,在场部第三居民委进行收费系统改造,对有线电视采用微机管理,当年改造160户,收费率100%。
  五、新 闻
  建台以来,农场电视台紧紧围绕农场党委的中心工作积极开展宣传报道工作。一方面,及时准确的将上级各顶路线、方针、政策向群众进行宣传,另一方面将农场的各项政策及干部群众的先进典型、先进经验及时的报道。起到鼓舞士气、振奋精神的作用。
  从1986年起,农场的新闻从采访、摄像到后期制做均能自己独立完成。向上报道,主要对分局、总局两级。场内新闻节目主要采用画面和口播两种,不定期播放。还办理一些广告业务和播发各类通知。配合宣传部门播发宣传题纲,摄制专题片等节目。至2000年底,共播发场内新闻2 127条,摄制专题片19部,播发广告230条,播发通知 573条。1998年场内新闻由不定期播发改为每周1、3、5日首播,2、4、6日重播。
  15年来,有8部专题片在分局评比中获一等奖,10部获二等奖,1部专题获鹤岗市委二等奖,1部专题获总局三等奖,1部获总局二等奖,专题片 《阵地》首次获得省二等奖。1部专题在省台播放,2000年摄制的第一部电视散文《与山对话》在黑龙江农业频道展播。
  农场电视台于1995年和1997年分别被分局评为先进新闻单位,1999年和2000年对上报道分别超额完成任务130%和135%。
          电视台播放新闻 广告 通知 对上报道统计表
                 (1986~2000年)
  表6—10                               单位:条


  
  续表6—10



               电视台获奖情况统计表
                 (1991~2000年)
  表6—11


 
  续表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