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白手起家建农场

第二节 白手起家建农场


预七师农场下设四个分场,十二个军垦大队。转业官兵发扬了解放军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投入了创建农场的战斗。他们根据王震部长“边开荒、边生产、边建设、边积累、边扩大”的指示,开荒、伐木、修路、烧砖、烧石灰、盖房、打鱼、打猎、畜牧等一起上。当年开荒86,000亩,播种15,500亩,修公路6,740米,架桥6座,修涵洞13个,盖拉合辫房240间。1959年八个集体农庄和当地的农业社均过渡到农场,为农场的开发建设增添了力量,使农场的各项事业有了更快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利于生产发展的因素,从1958年起刚刚创建的农场就遭受了“大跃进”、“浮夸风”、“共产风”的冲击和三年自然灾害。1958年冬,开始挖草炭炼油,炼不出油又车拉人搬弄到地里做熏肥,第二年春播碍事又不得不往外清理。当时还违反客观规律形而上学地认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为了创高产,必须搞深翻”,搞“千斤亩”、“万斤垧”,平均深挖一米多,脱离实际吹牛皮的风气很盛,挫伤了坚持实事求是的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共产风”也刮得很厉害,萝北县人民公社成立后,提出了供给制标准,服装、日用品分等供应,男女老少都到食堂吃大锅饭,“大跃进”、“浮夸风”、“共产风”造成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
  “大跃进”之后,1960年出现严重涝灾,造成1961年严重草荒, 1962年又遭涝灾。三年自然灾害给农场的生产和职工生活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困难。苏联又背信弃义,停止农机零件和油料的供应。在重重困难面前,农场的党员、干部、职工群众没有低头,他们人工背种,用木棍扎眼,点上种子,坚持春播。1960年冬,因口粮不足实行“低标准”、“瓜菜代”(家属每人每月定量15至18斤,机关干部、学校、医院18至28斤,轻体力劳动者30斤,重体力劳动者36斤),饥饿威胁着所有的人。在自然灾害面前,农场的干部群众思想是积极健康的,生产及各项事业的总趋势是前进发展的。
  1959至1962年农场农业生产和经济情况如下表:
             1959-1962年农业生产情况表表一



             1959-1962年经济收入情况表表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