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兵团时期的战备
第二节 兵团时期的战备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屯垦戍边,配合边防部队和边境广大群众,共同建设强大的政治边防,确保祖国东北边陲的安全”。1969年3月发生珍宝岛事件之后,兵团义不容辞地进入了临战状态,战备成为兵团的中心任务,当时的指导思想是:“立足于打,树立想打仗、敢打仗、打大仗、打恶仗的思想和敢打必胜的思想”,“用打仗的观点观察一切、检查一切、落实一切”,“一切为战备让路”。
十四团离黑龙江只有35公里,战备气氛格外紧张,炮兵武装分队和步兵武装分队等值班连队枕戈待旦。为提高兵团战士的军事素质举办了“三打”、“三防”(打坦克、打飞机、打步兵;防原子、防化学、防细菌)轮训班。炮兵分队、步兵分队每年各进行一次大型军事训练,炮兵训练受到了兵团司令部的表扬。在一次大型演习训练中,“七六”加农炮连女排打靶表演三发三中,成为兵团先进排。非武装人员也进行了队列、站岗放哨、防空演习的训练。全团总动员挖坑道、挖交通壕、挖防空洞。修理连、工程一连还承担着制造土地雷、手榴弹、7.62毫米步骑枪刺等军工生产任务。为转移居民、物资和伤员,1969年在四方山里开辟了“小三线,盖房三栋,开地十公顷,。修筑一条通往山里的战备路。
1970年战备更加紧张,兵团战士、职工全民皆兵,“劳武”结合,出工、收工都要吹号集合,列队行动。武装分队经常于夜间进行紧急集合演习。1971年2月,十四团司令部组织成立了长途拉练、短途拉练两个领导小组。长途拉练武装分队参加了二师组织的千里野营拉练,历时近一个月。团内单位,包括高年级学生都开展了短途拉练。
十四团的战备工作共用经费40多万元,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由于保卫边疆的军事需要,因而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生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