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城市青年屯垦戍边

第四节 城市青年屯垦戍边


1968至1970年,十四团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先后妥善接收安置了北京、上海、天津、哈尔滨四大城市青年4,291人。城市青年来团屯垦戍边受到了团、连各级组织和职工群众的热情接待。
  城市青年有文化、有能力、有热情、有干劲。他们绝大部分好学上进,在党的培养教育和老职工的指导扶持下,成为继青年志愿垦荒队和转业官兵之后农场建设事业的第三批生力军。在机务队伍中城市青年占60%,在教育战线上有148名城市青年担任中、小学教师。其它如财会、基建、科研、卫生、通讯、警备等项重要工作岗位也大多数由城市青年担当。在生产一线和抢险救灾、军事训练等项艰巨的任务面前,城市青年都首当其冲,成为先锋和闯将。他们还把城市的生活习惯带到了兵团,使这里的北大荒人在住宅室内设计、家具摆设、衣着打扮诸方面都受到影响,形成了既不像城市又不像农村的特点。
  十四团每一片土地都留有城市青年的足迹,每一项事业都凝结着他们的汗水,他们为十四团的各项事业作出了贡献,同时也锻炼了自己。截止到1978年,有108人立功受奖,103人在各条战线上被提拔到排、连、团各级领导岗位,193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190人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42人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335人被送到大、中专院校学习。
  城市青年在此战斗生活了十年,1979年大批办理了病退、接班手续陆续返城计4,146人,留下145人。城市青年大批返城后,农场各项工作骨干力量剧减,使农业生产、文教、卫生等受到很大的影响。机务队伍缺员30%,教师缺员近半,针对这些情况,农场党委决定招收一部分投亲靠友人员,解决了生产力的不足;通过招考选拔教师、办师资班等办法,经过多年的努力才解决了师资不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