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名目繁多的政治运动

第五节 名目繁多的政治运动


兵团时逢文化大革命时期,时时事事突出政治,大抓基本路线教育,政治运动颇为繁多,其主要的政治运动如下:
  1.“开门”整党
  十四团党委根据上级统一部署,于1969年成立了整建党办公室,举办党员轮训班,学习“九大”文献、“新党章”和毛主席关于整建党“吐故纳新”的指示,并着重学习了毛主席提出的“党组织应是无产阶级先进分子所组成,应能领导无产阶级和革命群众对阶级敌人进行战斗的朝气蓬勃的先锋队组织”建党纲领。遵照毛主席“吐故纳新”的指示和“五十字建党纲领”组织三批工作组到39个基层党支部进行“开门”整党。各班、排选出群众代表参加支部整党。支部委员先在支部会上自我检查,进行思想上的吐故纳新;党员和群众代表认为检查彻底,举手通过,然后在群众大会上作自我检查,再由群众评议,达到群众满意才算最后通过。在思想上吐故纳新之后,进行了组织整顿,全团有两名党员被“吐故”,“纳新”新党员106名,其中知识青年37名,占纳新党员总数的34.9%,“纳新”团员486名。
  这次“开门”整党,从形式上看轰轰烈烈,党团员队伍有了很大发展,但从素质上看,由于这次整党采取了党外群众参加评议和决定党内问题的“开门”做法,许多党员处于被动挨整的地位,而且“纳新”新党员过程中有突击入党现象,挫伤了党员整党的积极性,影响了党员队伍素质的提高。
  2.一打三反
  1970年3月,十四团党委根据中共中央三、五、六号文件要求,首先在机关和商店开展了打击现行反革命、反贪污、反盗窃、反投机倒把的“一打三反”运动。当年5月25日,将清查出来的40多名认为有经济问题的人集中到苇场(二十四队)办学习班,同年7月又搬到六连实行半天学习半天劳动,到1971年3月学习班撤销。学习班共查出“贪、投、盗”款额7,800余元,粮票2,900多斤,布票1,800多尺,手表3块。
  学习班开始不久,“一打三反”运动在全团铺开。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以中央三、五、六号文件为指针,以阶级斗争为纲,以大批判开路。全团与经济直接有关的工作人员均被列为怀疑对象,清查揭发出认为有经济问题的共210人,共交待出“贪、投、盗”钱款总额7.19万多元,粮食、粮票31,000多斤,布票2,700多尺。清查之后,按情节轻重对106人作了定案处理,放到原单位监督劳动。
  全团的“一打三反”运动到1972年结束。由于打击面过宽,并采取“算家庭生活经济帐”等办法核实问题,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就急于定案处理,造成一些冤、假、错案。
  3.割资本主义尾巴
  1972年,十四团在“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等理论指导下,学习大寨经验,对职工群众的家庭副业严格限制。猪、鸡、鸭的饲养也都有具体数目限制,不准超杠。有的职工生活困难,不得不偷偷摸摸搞小开荒、打鱼、养蜂等,但被当作资本主义自发势力的典型,割了“资本主义尾巴”。十三连打鱼的多,养蜂的多,被列为“割资本主义尾巴”重点连队,没收了渔具和蜂箱等用具,还派出“割尾巴”小分队把小开荒和超杠小园子的蔬菜和作物统统拔掉,叫做“铲掉了修正主义的苗”,造成菜、肉、鱼、蛋购买十分紧缺。“割资本主义尾巴”严重地影响了职工生活。
  4.批林批孔
  林彪反党集团被粉碎以后,全团按照上级部署,按照先党内后党外、先骨干后群众的顺序分期分批组织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学习中共中央下发的林彪反党集团的罪证批判材料和有关文件。广大干部群众听了传达,先是震惊而后是愤怒,各单位都开展了声讨罪行、清算流毒活动,随后又举办了儒法斗争史学习班,开展“批儒评法”活动。整个批林批孔运动到1975年基本结束。
  5.学习小靳庄
  1975年1月,在全国开展“学习小靳庄十件新事”的运动中,十四团党委下发了学习小靳庄的通知,全团各单位排演了文艺节目,还组织了文艺汇演,各单位都成立了“一校、一队、一室、六组”(政治夜校、理论骨干队伍、政治文化室、创作组、报道组、演唱组、美术组、故事组、体育组)。学习小靳庄目的是把批林批孔引向深入,活跃连队的文化生活,配合农业学大寨,但实际上由于各组的活动占用很多人,排练演出文艺节目和田间赛诗会等也耽误很多工作、生产时间,使生产受到一定影响。
  6.反击“右倾翻案风”
  1975年是“四人帮”推行极左路线最疯狂的时期,邓小平提出的要以“三项指示为纲”(毛主席关于学理论反修防修、安定团结、把国民经济搞上去三项指示),有力地抵制了“四人帮”极左路线的推行,因而“四人帮”在全国开展“反击右倾翻案风”和“批邓”运动中,十四团也和全国一样,也曾批过几次“‘三项指示为纲’是唯生产力论”、“‘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是阶级斗争熄灭论”。这种违心地应付政治形势的批判,一直持续到1976年“四人帮” 被粉碎,严重地影响和阻碍了生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