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贯彻“八字”方针,改革经营管理
第三节 贯彻“八字”方针,改革经营管理
从兵团时期开始,农场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职工数量迅速增加,集约化程度提高了,而经营管理水平却没有相应跟上,对国家的实际贡献还不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场贯彻国民经济调整方针,坚持在抓生产的同时抓经营管理,不断进行管理体制改革,使农场的经济得以迅速发展。
1979年,农场重新颁发《企业管理制度试行办法》。1979年初,农场对部分生产队进行了调整,把二十六连并入二十三连、三十二连并入二十二连。各生产队对生产任务凡能实行定额的都实行了定额管理,基本实现了按任务配人,有人有职、有职有责,逐步改变了劳动力管理混乱现象。
农场根据国家对农场实行财务包干制的有关精神,制定了《1979年实行奖励制度的试行办法》。从此取消了评工计分”,以连队为单位实行“基本工资加奖励”制度。1979年还针对农场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开展了企业整顿。
1979年4月召开的党中央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了对整个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1979年9月,农场总局召开国营农场场长会议,具体明确了垦区贯彻“八字”方针的任务。在此之后,1980年1月农场召开第四次党代会,通过对1971年4月第三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总结,找出了当前经营管理上主要存在的三方面问题。第一、单一经营思想比较严重,多种经营搞得不好,还有许多工副业没有建立起来。第二、按劳分配的经济政策贯彻落实得不好,在许多单位仍然存在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现象。第三、关心群众生活不够,受“越穷越革命”、“先治坡后治窝”极左思潮影响,职工群众生活没有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不断得到提高。会议总结八年多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得出的深刻体会是:“要把生产搞好,必须在劳动报酬上坚决贯彻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原则。”从1979到1982年,农场一直实行基本工资加奖励制度,每年年初都制定出具体执行办法,在不断补充完善这一制度的同时,还在经营情况比较稳定的三队、十二队、十四队和不稳定的五队、十五队进行“共负盈亏制”试点,摸索改制经验(三、十二、十五队搞两年,五、十四队搞一年)。1983年全场实行产量工资制。1984年三个大型机械化生产队继续实行产量工资制,其他生产队试办家庭农场。从兴办家庭农场开始,多年来一向变动不定的劳动工资制度终于彻底改变,克服了大锅饭和平均主义的弊端。
农场党委以中发(1982)2号文件、中办发(1983)47号文件、中发(1984)1号文件和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从1983年12月起到1984年6月止全面进行了农场企业整顿,整顿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落实好经营承包责任制和劳动组织、劳动纪律的整顿;第二阶段:机关机构改革和基层党员教育;第三阶段:场领导班子整顿和基层组织整顿;第四阶段:整顿财经纪律,加强各项管理基础工作建设。整个整顿工作认真扎实,经管局验收符合验收标准,发给了合格证书。企业整顿之后,农场制定了《中共向阳农场委员会工作暂行条例》、《向阳农场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向阳农场场长工作暂行条例》、《关于加强农场机关建设的十项制度》,为农场进一步搞好党政分工,加强党的建设,改善党的领导,搞好生产建设,建立和加强生产行政指挥系统,完善职工民主管理企业制度,创造了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