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良种繁育一、概况
建场以来,农场执行了国务院制定的“自留、自选、自繁、自用,辅之以调剂”的种子工作方针。1963年农场建立了良种繁育和品种试验中心,开始品种试验工作,并且发展较快。1966至1976年农场种子工作受文化大革命影响,在品种资源和品种试验、良种繁育、品种使用上出现了试验标准不统一,品种使用无计划、不规范。造成生产用种“多、杂、乱”现象。
1977年后,国务院提出“四化一供”,即生产专业化,加工机械化,质量标准化,品种布局区域化和统一供种的方针。
农场于1978年11月建立种子公司,公司成立后在全场重点抓品种整顿、品种区划、正规品种试验和良种繁育。并开展了农作物种子经营,建立了以科研站为中心,三个种子生产队为基础的专业化优良品种繁育系统,使农场种子工作逐步走向正轨,改变了种子“杂、多、乱”现象,使良种化面积达95%以上。
农场种子繁育工作实行“三圃二级法”,即选种圃、株行圃、原种圃,良种一级、良种二级。经营由种子公司负责,三圃及原种由科研站负责。一级良种和二级良种由种子生产队负责。玉米单交种由科研站和十八队制种。大豆及小麦由科研站提纯繁殖,然后供给各生产队进行扩大繁殖。
1984年体制改革后,农场先后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小麦室、合江科研所大豆室、克山科研所、八一农大等育种单位联合,使小麦高代品系和大豆新品种得到及时引进和推广。
二、品种利用
小麦:1963至1969年主栽品种为甘肃96、秃不齐、合作6号,另有少量的东农101、松花江7号等;1969至1976年主栽品种为克刚,另外有克坚、克红、克强、克壮、克风、早红、新曙光1号、新曙光3号、663红、克涝3号等;1977至1985年,主要品种有克旱6号、克丰3号,另外有龙麦11号、龙麦13号、沈68—71等。
大豆:1963至1969年主栽品种有满仓金、合交8号,搭配有丰收4号、黑龙江41号等;1969至1976年除继续利用上述品种外,又引进了丰收10号;1977至1985年主栽品种有合丰22号、合丰24号、红丰2号、黑河3号等。
玉米:1963至1972年农家品种是玉米主栽品种,主要有黄金塔、白头霜、六叶鲜等;1972年后,开始利用单交种,如HDl03X牛11、HDl03X 383等;1984年开始引进西德玉米种木挺、孚尔拉,并推广了嫩单4号、合育14号等。
历年三大作物品种熟期搭配比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