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林业资源

第二节 林业资源


农场主要天然林分布在南山和冤枉山,面积为22,000亩,林内土壤为森林棕壤土,在缓坡地带黑土层深为5至10厘米,并有枯枝落叶层。林内有近百种草药及多种野菜,野生植物资源丰富。林内主要树种有柞树、杨树及少量的桦树、胡桃楸、椴树等。50年代末期,冤枉山地带还是茂密的天然次生林,主要林木为柞树和桦树,直径在70至80厘米之间,胸径为25至30厘米,平均亩蓄积量在20立方米以上。
  1958至1966年,“林政”管理松弛,导致乱砍滥伐,除不慎跑荒烧毁树木外,私伐大树当烧柴的现象十分严重,天然林惨遭破坏。1967年后;因山火、私伐、毁林开荒等原因,使农场天然林面积越来越小,到1985年,天然次生林保存面积仅为5,500亩,主要是柞树林和杨、桦树混交林。
  1980年,农场在生产队设兼职营林员,南、北山林场设护林员,加强了林业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建立健全了规章制度,制止了乱砍滥伐现象。
  二、人工造林
  19S8至1960年农场人工造林面积193亩,到1979年造林面积达2,764亩。1980年以来农防林和用材林面积不断增加,到1985年止造林面积为50,670亩,保存面积为43,528亩。
  1983年以前由于对人工造林管理不善,树苗成活率低,出现了春造一片绿,秋变一片枯,翌年此地又造林的现象,遇到干旱年份,已成活的幼林也大片死亡。
  1983年后落实了“生产责任制”,加强了造林后对幼苗的抚育管理,提高了成活率,平均成活率达80%以上。
  1985年对宜林地进行调查,全场尚有宜林地21,06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