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其它养殖
第七节 其它养殖
一、渔业
该区内水域较大,都鲁河、鸭蛋河流经农场,两河流域形成许多“背河”,是鱼类繁衍的天然王国,场区东侧有水城子,水面达 80多公顷,一、二、四队临近莲花泡。各生产队沟、泡、沼泽较多,水利干渠纵横交错,1979年又修建了142公顷水面的南山水库,自然条件优越,渔业资源比较丰富。经济鱼类有鲫鱼、鲤鱼、鲇鱼、狗鱼、黑鱼、老头鱼、泥鳅鱼、柳根鱼和引进的白鲢、草鱼等。
1.捕捞业
建场前,渔业资源十分丰富,有水的地方就有鱼,各单位没有专业捕鱼队。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进行排水开荒,自然水产资源逐渐减少。1963年青年农场成立后,在水城子组建了24人的专业打鱼队,常年捕捞。各沿河生产队也有季节性捕鱼班。1966年撤销了水城子专业捕鱼队,缩编为捕鱼班,由三队管理。1984年又将水城子捕鱼班撤销,承包给捕鱼专业户。
农场捕鱼业因为是自然捕捞,产量不稳,有时仅够供应本队自食,产量高时就供应场直或其它单位,其中捕捞最多的一次达三万斤左右。莲花泡、都鲁河沿岸生产队每年都有零星人员到河套、泡沼捕捞,自食或到市场销售,但数量较少。
2.渔业养殖
1979年农场开始渔业养殖,1980年十二队、十三队、十五队、十六队、十七队、十八队、二十队、二十四队、水利队相继挖塘养鱼,
投放鱼苗后,由于频雨洪涝,鱼苗逃亡,又因冬季管理不善,致使大部分鱼苗死亡,各队的塘养均未成功。1981年,南山水库放养了三万多尾鲤鱼苗,因冬季冰厚缺氧,大部分鲤鱼闷死。到1983年,水库天然鲫鱼长成,成为水库的主要鱼种,其它黑鱼、鲇鱼、狗鱼也自然生长,水库成为农场的渔业基地。
二、鹿
1976年农场从黑河地区购进鹿56只,在二十一队饲养,1983年发展到238只。由于鹿场地址选择不合理,水源不足,山林大量砍伐,资源遭到破坏,致使饲草缺乏,加之饲养管理粗放和鹿茸加工技术不过关,又因国际市场对鹿茸的需求量减少,致使养鹿生产逐年下降,到1985年仅有88只。
三、蜂
1959年在都鲁河屯养蜂20箱,1969年迁到六队,1980年发展到 100多箱,1982年后开始下降,到1983年仅有74箱。1984至1985年因自然条件差,蜜蜂自产自食都很困难,1985年因忽视越冬管理造成大部分死亡,现仅有零星几户养蜂,数量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