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发展概况1955至1956年北京等地青年志愿垦荒队先后来到萝北垦荒,白手起家,割草伐木,搭起简易的“小马架”,建立了八个集体农庄。
1956年哈尔滨庄在现修配厂东侧建起了人工扣坯、土窑烧制红砖的小砖厂。到1958年哈尔滨庄相继盖起了青年宿舍、办公室、发电房、面粉厂、俱乐部、食堂、小学和部分家属房等15栋砖木结构草盖房屋,其它农庄盖起了土草房。
1958年4月,预七师和信阳步校转业官兵到来后,他们就地取材,因陋就简,用草筏子或拉哈辫砌墙,盖起了土草房,随着生产的发展,预七师农场和萝北农场的各分场相继建起了人工扣坯的小型砖厂。由于红砖生产较少,只是一部分生产用房如修配厂、面粉厂等用砖瓦结构建筑,职工住房仅火炕、烟囱、火炉子用砖砌制。
1963年成立青年农场后,在新砖厂南建起了砖瓦厂,并将原三、四、五分场有建筑技术专长的工人集中起来成立了基建队。
1964年基建队用自己烧制的红砖建起了农场第一座三层楼的面粉加工车间,建筑面积570平方米。
1967年建起了1,012平方米的修配厂主修车间。
1970年大搞基本建设,基建投资比建场初期增加了三倍多,各生产连队大力兴建砖瓦结构的食堂、俱乐部、会议室和青年宿舍。同年盖起了1,500平方米的职工医院。
1972年由工程队施工,盖起了1,800平方米的机关办公室。
1974年农场的基本建设开始走向正规化管理轨道,基本建设由农场统一规划、绘图预算,基建材料统一计划。各基层单位基建排都配备了兼职的成本核算员、领料员。
1976年秋后,为了丰富职工业余生活,解决场部露天看电影、大型集会不方便的问题,经总局批准,农场基建科段有满自行设计的俱乐部大楼开始备料筹建,翌年5月正式破土动工。在施工中,基建科的技术员亲临现场指导,传授技术,严把质量关,做好水泥浇注的隐蔽工程记录。在施工中,机关场直各单位、中小学生都来帮助粉碎水泥浇注所需的碎石,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俱乐部于 1978年10月1口前竣工并交付使用。建筑总面积达2,361平方米,拥有1,500个座位。
1979年农场基建部门到红兴隆管局参观回场后,开始推行红兴隆管局设计的拱形房屋建筑,但由于房屋防水处理效果不佳,未能全面推广。
1982年1月15日,农场为了加快基本建设,保证红砖供应,在场部东北方向一公里处新建砖厂一个,建起了24门轮窑。并先后建起了饲料加工厂、招待所楼和通讯楼。
建场30年来,共完成建筑房屋面积345,810平方米,其中:砖瓦结构房屋面积227,294平方米。1985年农场实有房屋面积329,472平方米,水泥晒场面积249,947平方米。
历年建房面积统计表
单位:平方米
历年重点工程建筑项目统计表
单位:平方米、元
1985年各类房屋实有面积表
单位:平方米
1985年各类房屋实有面积表
单位:平方米
1985年各类房屋实有面积表
单位: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