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工程建筑队伍1963年建场后,农场将原三、五分场部分有砌筑技术专长的工人与四分场的基建队合编为青年农场基建队,队长刘凤雁、书记王恩。全队100多名职工,夏天搞房屋建筑,制砖烧窑,冬天上山伐木、搞副业、打石头,为第二年的生产备料。
1964年3月,为了便于领导,适应农场生产需要,将基建队分为木材厂和工程队两个单位。工程队有60多个技术工人,夏季施工,人员不够就雇些场直地区的家属当小工。
1965年刘凤雁抽出搞社教,队长由孙明接任。农场扩建基建队伍,工程队职工增加到120多人。
1969年十四团组建后,木材厂和工程队合并编成基干武装连,命名为工程一连。连长李雄飞,指导员何定矩,基建工作由副连长董文德负责。当时全连有200多名职工,由于城市青年的大批调入,技术力量较为薄弱。连队采取由老职工传、帮、带的方法,边干边学。经过短期的实际培训,大部分青年很快掌握了砌筑技能,成为基建队伍中的骨干力量。
1973年春为了支援农业第一线,工程一连基建三排30多人调到新建二十连开荒建点。
1974年,工程一连分为工程队和木材厂,工程队队长孙永贵,全队职工分成三个基建小队,小队配备了专职的材料员兼管考勤和成本核算工作。当时工程队机械设备很少,木工设备只有自制的 350毫米小平台和直角单头开榫机、450毫米小压刨、600毫米的小圆锯各一台。两台马车,一座小烘炉。
1980年3月农场调整基建队伍,调出五名木工支援木材厂,基建所用木料门窗套等全部由木材厂承担。全队有职工214人,马衍新任队长。工程队技术力量雄厚,经常举办技术大比武,对优胜者给予物资鼓励。
1982年冬,马衍新调离工程队,由副队长张志兴主持工作。1983年张志兴任队长。
1984年农场机构改革,成立工业建筑公司,张志兴任助理员兼工程队队长。全队工人155人。
1982年农场扩大维修组编制,增加70多人,成立了安装维修队,孙永贵任队长,王长江任副队长。下设两个小队,一个小队负责场直地区医院、中学、机关等单位的锅炉、暖气安装和维修,另一个小队负责场直地区部分住宅建设和维修工作。
1984年2月17日,农场成立第三工程队,有工人30余人,队长封福臣,书记于法照,主要负责修筑七队鸭蛋河大桥。1985年末隶属水利科。
1984年3月,农场撤销安装维修队,30多名司炉工人被分配到场直有锅炉的单位,其余有砌筑专长的技术工人被编为第二工程队,隶属劳动服务公司。1985年划归建筑水利公司,改为工程队的一个小队。
1985年农场设建筑水利公司,共有职工260人。公司下设工程队、第三工程队、水利队。1985年末水利队、第三工程队归水利科管理。
附: 建筑公司机械设备表
建筑公司机械设备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