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通信一、机构沿革
1958至1962年,预七师农场和萝北农场时期,有线通信相继建立,各分场设一名话务员,行政管理归各分场,业务由萝北县邮电局指导。
1963年,萝北农场三、四、五分场合并成立青年农场,通信与广播合并为通信广播站,行政管理隶属基建工业交通科,朱喜贵、王守范、付国印先后任科长,通信广播站站长刘长兴。
1969年成立十四团,通信工作由作训股管理,股长宋戍茂,作训股配通信参谋一人,下设警通排。
1970至1972年设通信股,股长周春青。1973年通信股撤销,通信工作又归作训股管理。
恢复农场体制后,1977年6月通信和电力合并为电业所;刘长兴任所长,由工交科兼管,王伟民、王守范先后任科长。
1979年2月,通信和电力分开成立通信站(科级单位),王玉任副科长主持工作,业务由管局通信管理站指导。
1980年9月成立通信电力科,刘长兴任副科长兼党支部书记,下设电业所、通信队,尚金贵任通信队长。1982年2月通信电力分开恢复通信科,刘长兴任副科长。
1984年体制改革,通信科改为通信站,定为队级单位,独立核算,成立了党支部,站长徐正海,书记吴炳文。1984年12月,通信和电力合并为通信电力管理站,江化武任站长,徐正海任副站长。
1985年3月通信与电力分开,设通信站,由管理科兼管,站长徐正海,全站有职工28人。二、线路发展情况1958年建立有线通信,各分场采用单线对地构成回路的通信方式,利用杂木杆做电柱和规格不一的铁线做导线,通信设备简陋,线路质量差。另有部分线路附挂在县邮局及林业部门的通信线路上,各分场对上级和各单位之间的联络由交换台沟通。
1963年成立青年农场后,仍沿用原线路。1964年相继对各生产队的主干线路进行改造。开始由基建部门协助测量,以通信专业人员为主成立架线施工队,对场部至十五、十六、十七、十八、二十二、二十三队的线路进行了改造,采用粗细较为相等的松木杆作电线柱,3.0毫米铁线作导线的双线通信方式,架设23.5杆公里,95线对公里,当年投入使用。
1965年农场自筹资金架设了场部至九队线路。
1969年以前场部通往一、三、五队的通信导线附挂在萝北邮局通信杆路上。
1969年成立十四团时,由上级拨款架通了团部通往二师(宝泉岭农场管理局)的中继线路。该线路由二师通信排和十四团通信专业人员联合架设,按国防二级通信标准施工,当年交付使用。在此期间为了改变线路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对团部至萝北县、一连、二连、三连线路进行了更新,自架一条线路,从萝北邮电局通信线路上分离出来。同年还架通了二十三至二十四连,十八至二十一连,十至十一连的三个新建连队的通信线路。
1970年改建了场部至十四、十三、十二连的线路,同年架通五连至四连的通信线路。
1972年和萝北县水文站联合进行了工业二连。(现砖瓦厂)至七连的通信线路改造工程。
1975年架通十二至二十连、七至六连,十八至二十五连(原二十五连1977年后撤销),二十三至二十六连(1977年后撤销)等四个新建连的通信线路。
1978年架通十三至十九、二十五队的通信线路。
1980年农场与管局工业总厂签订协议书,双方同挂一条通信线路(工业总厂的线杆,农场的导线),相继对工业总厂至三、二队的线路进行了改造。对十三至十二、二十、十一队线路,更换成油炸杆和部分水泥杆。
1981年对场部至十五、水利队、十六、十七、十八队及分机载波线路和萝北县至五队的线路进行了更新改造。同年架设南山林场的末端线路。
1982年重新架设由十一队南两公里处到十队的末端线路,彻底与萝北县林业部门通信线路脱离。同年对场部至十三队,场部至萝北县,五至四队的通信线路进行了更新,换成了水泥杆。
1984年对十八至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队,南山林场至十九、二十五队的线路进行了改造架设,更换成水泥杆。
1980至1985年通信行业逐步走上标准化轨道,农场新架和改建线路水泥杆76.7杆公里,247.65线对公里;油炸杆17.4杆公里, 59.55线对公里,还有部分线路正在改造中。
1984年开始兴建通信楼,1985年交付使用,总面积1,717平方米,通信占用面积883.72平方米。
1985年底,全场通信线路127杆公里,340.1线对公里。
三、室内设备
分场时期三分场设10门磁石交换机一台,四、五分场各设20门磁石交换机一台。1963年成立青年农场,同年投产使用50门磁石交换机一台,随着通信事业的发展,用户的不断增加,1969年由原来的50门更换为100门磁石交换机。
1973年在十八队建立分机,设20门磁石交换机一台。
1979年,通信事业有了发展,更换了200门两座席的磁石电话总机。同年撤出十八队分机,并开通场部至十八队的叠加三路载波机一套,从而缓解了南片线路紧张的状况。
1980年农场对管局开通使用3ZDL一20型三路载波机一端,122型文字传真机一部,开通使用JHl02Ⅲ型24回路电话汇接机一套,并对各生产队开通使用电话会议终端机24部。
1985年底农场的通信机械设备和线路基本配套,保证了农场的生产指挥和信息传播畅通无阻。
共青农场高压配电示意图
共青农场通信线路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