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统计工作

第五节 统计工作


1963年成立青年农场后,场领导就很重视统计工作,在基层各单位设专职统计,在机关生产部门设农情统计,在计财部门设综合统计,为统计工作的开展创造了条件。计财部门为便于资料收集和统一计算口径,设计并印制了大量的原始记录用表和登记台帐,其中包括:
  1.原始记录:人(畜)力作业核算单,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作业核算单,运粮单,运输任务单,产品产出日报单,畜(禽)繁殖报告单、转群报告单、称重报告单、牲畜死亡报告和屠宰报告单等。
  2.原始资料登记簿:人力作业、机械作业、畜力作业、运输、称重、工分等六种登记簿。
  3.原始记录兼登记簿:畜牧生产日记,工(副)业生产日记,燃油料领用日记。以上日记,每月使用一本。平时作原始记录,月末汇总后可兼起到产品产出、畜(禽)变动、饲料、原材料、燃料耗用、用工、工分、质量检验等项登记簿的作用。
  为满足农场集中核算的需要(当时实行生产队报帐制),基层生产单位每月向农场提报如下统计资料:
  1.反映劳动消耗情况:各业(农、林、牧、副、渔)用工计划执行情况报告表、月份工资分配表、辅助生产部门工时利用报告表等。
  2.反映生产资料耗用情况:种子、饲料、燃油料、工业原材料等项耗用报告表。
  从1963年开始加强了统计基础工作建设,健全了原始记录,建立了统计报告制度,注意了统计资料汇集,满足了上级部门的报表要求和本单位核算管理的需要,并在每年年末编制出《统计资料汇编》,为领导和各部门了解情况查找资料提供了依据。
  在文革”初期,由于受极“左”思潮的影响,统计工作受到了冲击,各项统计制度遭到了破坏。“文革”后期统计工作虽有所改善,但也只停留在满足上级报表需要的水平上。
  1979年开始,农场根据当时核算的需要(兵团时期已将集中核算改为分级核算,将报帐制改为报审制,有些原始资料只供基层核算使用,不需报场),对“文革”前实行的场内统计制度进行了修改审定。
  1983年农场根据上级统计工作部门的有关精神,结合农场生产的特点制定下发了“考核经济效益实施办法”,设计了阶段、季、年效益报表。
  1.阶段效益报表
  ①春播阶段:包括种植计划完成情况,苗情分类,机械作业效益,阶段生产成本及其他技术措施(整地质量、良种推广、适期播种、化肥农药施用、轮作情况)等五种分析表式。
  ②夏管阶段:包括灭草效果,病虫害防治,机械作业效益,阶段生产成本及其他技术措施(机械化程度、各项作业质量)等五种分析表式。
  ③麦收阶段:包括麦类作物收获量及田间损失,产品质量,机械作业效益,阶段生产成本及其它技术措施(收获机械化程度、各项作业质量)等五种分析表式。
  ④秋收阶段:指标与麦收阶段相同。
  2.季、年效益报表
  ①季报:包括畜牧生产技术指标完成情况,王业生产产品产量、质量、原材料节超,自营土建工程完成情况,各项生产节能情况,五业生产产品产出、销售情况等共十一种分析表式。另外还有双季报表(包括计划生育、社情和职工情况调查两种分析表式)。
  ②年寸艮:各业产品产量及交售情况,各业生产产值及费用,能源消耗,其他综合性经济效益指标(资金占用和周转,资金、成本、产值利润率,劳动生产率,集体所有制产值增长情况,户均、人均、劳均收入,人口增长情况,计划生育计划指标完成情况等)四种分析表式。
  在上述分析报表中,阶段、季度报表偏重于技术指标,年报则偏重于综合性经济指标,形成了一整套平时与年终相结合、技术指标与经济指标相结合、有着密切内在联系的分析体系,为统计工作开拓了广阔的活动领域。这些资料的积累,对加强和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1984年开始试办家庭农场,对统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经过调查摸索,在新形势下统计工作必须由全面调查走向抽样调查,不仅要对作物产量进行全面调查,还要对家庭农场的各类财产和经营情况进行抽样调查。为了加强改革后的统计工作,方便基层综合统计人员进行统计调查,汇总、积累资料,上报统计报表,为各级各业提供切实可行的统计数据,初步设计了18种统计台帐:
  ①生产队(厂)址现状平面图和年度地号农作物种植平面图。②土地利用及其变动台帐。③耕地面积及其变动台帐。④年度基本情况台帐。⑤年度承包项目上交指标。⑥年度农作物面积与产量。⑦年度农作物播种情况记事台帐。⑧农作物自然灾害台帐。⑨年度果园生产和林业生产台帐。⑩工业总产值、产品产量台帐。⑩年度各项指标增、减变动台帐。⑩年度房屋实有面积台帐。⑩年度房屋及其它建筑“新建数量”台帐。⑩年度各类机具、设备拥有量台帐。⑩年度户口、人口增减变动台帐。⑩年度户数及劳动力台帐。⑩年度现有职工登记台帐。⑩年度各类职工增减变动台帐。上述项目要求生产队(厂)综合统计人员做到随变动随登记,随总结,随上报,认真地做好台帐登记工作。
  1983年,农场总局在垦区统计工作授奖大会上,授予农场计财科统计工作先进科室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