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共青团

第二节 共青团


一、机构沿革及发展概况
  1955年9月,全国第一支青年垦荒队来到萝北垦荒,建立了北京青年垦荒队团支部,随着哈尔滨、天津、河北、山东等地青年垦荒队的到来,先后建起七个团支部,一个团总支(哈尔滨青年垦荒队团总支)。1955年11月团的工作隶属萝北青年垦区工作委员会。1956年7月青年垦区撤销后,团的工作归所在乡团委领导。
  1958年转业官兵来萝北创建预七师农场后,各分场成立团委,设一名青年助理员负责团的工作。
  1963年,萝北农场三、四、五分场合并成立青年农场,场政治处设一名干事负责团的工作。1964年成立共青团青年农场委员会,并设团委办公室,米景春任团委副书记,1966年2月米景春任团委书记。
  1969年成立共青团十四团工作委员会,团政治处组织股设一名干事负责团的工作。1970年组织股长张常泉兼任团委副书记。
  1976年12月恢复农场体制后,设团委办公室,吕其军、陆遂、关中华、于英先后任副书记。1980年4月至1981年8月于英任团委书记。1981年8月至1982年12月孙玉华、郑武权任副书记。1983年1月至1983年3月郑武权任书记。1983年3月至1984年8月孙玉华任副书记,1984年9月叶善民接任副书记主持团委工作。
  二、主要活动
  1955年垦荒队初到北大荒时生活和工作条件十分艰苦,在严峻的考验面前,各青年垦荒庄点的团组织对青年、团员进行扎根边疆、立志务农的思想教育。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胡耀邦十分关心垦荒队员的生活和工作情况,1956年6月7日,胡耀邦视察萝北县青年垦荒点时,到各青年垦荒庄点慰问垦荒队员,鼓励大家:“不要向困难低头,要向困难冲锋,要学会生活的本领,要热爱北大荒,在北大荒扎下根,安家立业。”团组织结合青年的特点,组织大家谈理想和志向的座谈讨论,进行永不退却、战斗到底宣誓等活动,并采取各种形式开展生产突击手竞赛,利用树干钉上木板安上球筐搞篮球比赛,几台马车摆放一起作舞台,进行文艺演出。当时青年庄点的文艺节目在萝北一带较有名气,多次获奖。
  1964年,团委结合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进行思想教育,组织青年和团员开展了农业学大寨、争当四好团支部、五好团员活动,年底评出了31名五好团员。
  1969年大批“知青”下乡后,团委组织青年访贫问苦,开展社会调查,到鹤岗煤矿“万人坑”参观。请老军垦战士、老贫下中农、老垦荒队员讲场史、革命斗争史,进行“两忆三查”、艰苦奋斗传统教育,并结合青年特点,开展文体活动,培养人才,陶冶情操,为建设北大荒,稳定青年思想,扎根边疆,起到了推动作用。
  1969至1974年发展团员1,401人。全场有211名团员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
  1979年在学雷锋树新风、维护社会公德活动中,团委表彰了100多名先进个人、六个先进集体,对加快社会风气的好转起到了推动作用。
  1982年团委以青年工作理论、伦理学、青年心理学为内容对基层120多名团干部进行了培训。
  1983至1985年在开展“五讲四美”活动中,团委组织成立了各种活动小组500多个,做好事5,100多件,植树30多万株,“采种支甘”活动连续三年被评为宝泉岭农管局、农场总局和省的先进单位。
  在振兴中华读书活动中,基层36个团支部先后成立了图书馆和阅览室,1984年3月团委举办了首届“振兴中华读书知识竞赛”。
  团委还结合青年特点,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文体活动。举行各类球赛和自行车越野赛,先后举办了四期舞蹈学习班,普及了集体舞和交谊舞,举办了三次篝火晚会,两次迎新年晚会和向阳之夏摄影展览等。
  1984年5月22日,团中央书记处书记李源潮受胡耀邦和团中央的委托,专程来农场看望老垦荒队员。在团委主办的青年篝火晚会上,李源潮亲手点燃了晚会篝火,李源潮鼓励大家:“我们新一辈要把老一辈垦荒者的开拓、创业、奋斗精神继承过来,发扬下去。”
  1985年在纪念垦荒30周年活动中,总局团委在农场召开了垦区团干部座谈会,正在农场参加垦荒30周年纪念活动的团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张宝顺、团中央青农部副部长江宏、青农处副处长于振国以及团省委的部分同志也出席了座谈会。会上大家共同探讨了改革以来垦区及家庭农场的青年工作,基层青年的思想动态。晚上,团中央的领导又召集了农场基层单位的团干部开座谈会,会上,张宝顺殷切地希望:“全场青年、团员要做80年代的开拓者,要把父辈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我们这一代身上继续发扬光大。”
  在纪念垦荒30周年活动中,团委协同有关部门在场部地区举行了艰苦奋斗的火把永不熄灭的大型报告会,组织青年、团员参观纪念垦荒30周年展览,学唱垦荒队员之歌,收听老山英模报告团演讲录音、录像,并结合农场四名战士在云南前线“给家乡的一封信”进行专题讨论,开展“献心愿”活动。青年和团员将亲手精心绣制的锦旗、工艺画等140多件慰问品寄往前线。
  通过多种教育活动的开展,坚定了广大青年的理想和信念,提高了政治素质。1985年场团委被评为管局理想教育先进单位。
  三、少先队工作
  1955年,垦荒队来到之前,当时地方小学中就有少年先锋队组织。1959年各分场均成立了少先大队组织,大队辅导员由小学老师兼任,在各分场团委和队团支部领导下开展活动。
  1967至1977年“文革”期间,少先队组织改成“红小兵”,中学生中设“红卫兵”组织。1978年“红小兵”又恢复为少先队组织,生产队小学和场直小学及初中一年级的班分别设一名兼职辅导员,场直小学少先大队设专职辅导员1人,1985年全场少先队员2,080人,辅导员53人。
  1983至1985年,少先队在“五讲四美”、学雷锋活动中经受了锻炼,提高了觉悟。在适合儿童特点,丰富多彩的队日活动中,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对于在学习和各种有益的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少先队员,少先队辅导员,农场团委定期给予表彰奖励。
  四、历届团代会
  1963至1985年,共召开七次团代会。
  第一次团代会
  1964年5月,召开共青团青年农场第一次团员代表大会,米景春作工作报告。会上,选举产生了共青团青年农场第一届委员会。
  第二次团代会
  1965年5月,召开共青团青年农场第二次团员代表大会,团委副书记米景春代表上届团委作了《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进一步发挥共青团组织的作用,做生产高潮的促进派,为实现六五年农业大丰收而奋斗》的工作报告。会上,选举产生了共青团青年农场第二届委员会。米景春任团委副书记。
  第三次团代会
  1966年4月,召开共青团青年农场第三次团员代表大会,团委书记米景春代表上届团委作工作报告,会上,选举产生了共青团青年农场第三届委员会。米景春任团委书记。
  第四次团代会
  1971年12月,共青团十四团第一次团员代表大会在场部召开,政治处副主任杨宪明作了共青团的工作报告。会上,选举产生了共青团十四团第一届工作委员会。政治处副主任杨宪明兼团工委书记,组织股长张常泉兼任团工委副书记。
  第五次团代会
  1974年11月召开共青团十四团第二次团员代表大会,会上,选举产生了共青团十四团第一届委员会。副政委张荣华兼任团委书记,组织股长张常泉兼任团委副书记。
  第六次团代会
  1980年2月,召开共青团向阳农场第一次团员代表大会,团委书记于英代表上届团委作工作报告。会上选举产生了共青团向阳农场第一届委员会,于英任团委书记。
  第七次团代会
  1982年7月,召开共青团向阳农场第二次团员代表大会,团委副书记郑武权代表上届团委作《积极行动起来,为了农场两个文明建设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会上,选举产生了共青团向阳农场第二届委员会。郑武权任团委副书记主持工作,孙玉华任团委副书记。
           历年团组织情况统计表



           1979—1985年团委受奖情况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