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幼儿教育1963年农场成立了机关托儿所,由行政办公室管理,所长刘焕蕊,地址在当时政治处办公室西侧(现招待所斜对面),设大小两个班,当时大班的幼儿教育只是教数,托儿所主要是看护孩子,以不摔不碰、不出事故为原则。后来搬到商店办公室西侧(现收购站),托儿所规模有所扩大,开办了食堂,分大、中、小班,幼儿教育一般是为大班儿童教歌谣、查数等。部分规模较大的生产队也成立了常年托儿所。
1970年所址迁到商店公路南新建托儿所,房舍面积260平方米。保育员陆续增到12人,入托幼儿达80多人。随着托儿所规模的扩大,开始抓幼儿教育工作,因当时无幼儿教材,保育员在报刊、杂志等幼儿读物上找一些儿歌等,并教大班儿童查100以内的数。1973年,托儿所开始为大班儿童教汉语拼音,写简单的汉字和100以内的数字及1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等。
由于场直人口不断增加,而原托儿所面积小,1977年农场又在俱乐部后侧建694平方米房舍于1979年搬入,保育员增加到20人,接收场直单位双职工的56天至6周岁儿童入托,入托儿童达230多人。
1982年农场为提高幼儿教育水平,教育科举办了120人的幼师培训班,学员系统地学习了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和婴儿的管理方法等,为托幼事业培养了一批骨干力量,相继充实到幼儿教师队伍,使幼儿教育的师资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1983年贾桂荣接刘焕蕊任机关托儿所所长,同年冬调整了幼师队伍。1984年3月经过培训的幼儿教师上岗,改变了过去保育员年龄大、文化低的局面,为提高幼儿教育质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托儿所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断加强。从1982年开始,农场党委号召场直单位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做一至几件好事活动,各单位积极响应。木材厂为托儿所做了部分桌椅、板凳和30张儿童床;修配厂做了滑梯、悠船、小篮球架;物资库制做了攀登架;其他单位制做了转盘、钻鱼、太阳伞等儿童体育器械。农场先后为托儿所购买了手风琴、脚踏琴、录音机等音乐器材和玩具。
1984年托儿所按幼儿教育大纲制定教学计划,开设了语文、计算、常识、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幼儿教育走向正规。为提高幼教质量,要求幼儿教师熟悉教学大纲、教材,认真备课。他们自制教具,对幼儿开展直观教学和启蒙教育。当年在全管局自制教具展览中被评为第三名。1985年总局幼儿园所检查评比中,获“一类园所”称号。到1985年底,全场有托儿所30所,保育员和幼儿教师共84人,入托幼儿达1,297人。
历年教育经费支出一览表
单位:元
1955—1978年教育情况统计表
1979—1985年教育情况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