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六、纪念青年垦荒三十周年大会文献(1985年8月30日)

六、纪念青年垦荒三十周年大会文献(1985年8月30日)


       1.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委托中央办公厅写给大会的贺信黑龙江垦区垦荒30周年纪念大会:
  在你们隆重举行30周年纪念大会之际,胡耀邦总书记委托我们向当年的老垦荒队员,向30年来为北大荒建设做出贡献的所有同志,转达他们最热烈最诚挚的问候!
  从50年代起,你们一批又一批的有志青年,高举着青年垦荒队的旗帜,满怀豪情,离开学校,离开大城市,为开发和建设北大荒,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洒下了辛勤的汗水,做出了出色的成绩。你们把宝贵的青春和全部聪明才智献给了北大荒,献给了光荣豪迈的垦荒事业,党和人民是不会忘记你们的。你们是值得全国青年敬佩、学习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英勇先锋!
  今天,我们伟大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千千万万有远大理想而又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青年。“北大荒人”的开拓精神和献身精神,具有宝贵的价值和重要的意义。希望你们保持并发扬这种精神,创造新的成绩。祝愿年青的一代,接过“北大荒人”艰苦创业的火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事业中开拓新的天地!
                                 中共中央办公厅
                                 1985年8月30日
         2.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给老垦荒队员的慰问信亲爱的老垦荒队员同志们:
  30年前,你们响应共青团中央和耀邦同志的号召,告别家乡和亲人,来到北大荒,同当地群众、转业官兵、知识青年一道,用辛勤的汗水和聪明才智开发、建设祖国的北疆,创造了英雄的业绩。在纪念垦荒30周年之际,共青团中央特向你们和你们的家属表示崇高的敬意和亲切的问候:
  当年,你们初到萝北,都是20岁左右的青年,如今,多已年逾5旬。30年来,你们走出了一条艰难创业的奋斗之路。这条路,记录了你们光荣业绩,也记录了时代的前进步伐。当年,你们头顶蓝天,脚踏荒原,支马架,住草棚,忍饥受冻,披荆斩棘,开垦了一片片耕地,建起了、排排新居,让沉睡的沃土献米粮,让荒芜的沼泽变村庄,如今已经成为拥有48万亩耕地的大型机械化国营农场的主人,在改革的道路上,又继续开拓前进,谱写了改革年代的新篇章。
  30年的历史证明:你们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不愧是祖国的优秀儿女和新中国一代青年的杰出代表。你们奋战荒原,献身边疆的实践,不仅为祖国的建设事业增辉添色,而且为全国青年树立了艰苦奋斗、献身祖国的时代楷模。你们的壮举已经载入中国青年运动的光荣史册,必将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青年艰苦奋斗的精神动力。
  同志们,在本世纪末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一项宏伟的事业,需要全国人民艰苦奋斗,开拓前进。希望你们保持和发扬垦荒队员的光荣传统,并把它传给青年一代。希望新一代垦荒战士接过老一辈手中艰苦奋斗的火炬,把它高高举起,为祖国富强、人民富裕奋发进取,建功立业,在“四化”建设的实践中,把自己锻炼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共产主义新人!
                               共青团中央
                                1985年8月30日
               3.农牧渔业部部长何康给大会的贺信黑龙江省共青农场党委并全场广大干部、职工同志们:
  值此隆重庆祝青年志愿垦荒队到北大荒开发建设30周年之际,我代表农牧渔业部向你们致以热烈的祝贺!
  30年前,各地青年响应团中央和胡耀邦同志关于开发边疆、建设边疆的号召,先后奔赴边疆。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于1955年8月离开首都,率先前往北大荒,到黑龙江省萝北县创建了“北京庄”。随后,哈尔滨、天津、河北、山东等地的志愿垦荒队陆续到达萝北。他们高举艰苦奋斗的火炬,向困难进军、向困难冲锋,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把人烟稀少的荒草野甸,开发建设成今天这样繁荣昌盛、具有一定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国营农场。这是值得祝贺的重大胜利。
  垦荒队员是全国广大青年开发边疆、建设边疆的带头人。在他们的带动下,从50年代以来,全国千千万万的青年,沿着他们的道路,奔赴边疆,成为发展农垦事业的一支强大的生力军,为农垦事业做出了贡献。对他们所取得的成就,我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向全体老垦荒队员们表示亲切的慰问:
  50年代是农垦事业的开拓、创业时期。这一时期到边疆去的青年,为农垦事业的创建,谱写了光辉的篇章。现在,80年代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时期,摆在我们广大农垦职工面前的光荣任务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国家富强,为人民富裕,奋发进取,建功立业。我希望老一代青年和成长起来的新的青年一代,以及农场的广大职工同志,要有理想,有志气,继续高举50年代青年志愿垦荒队点燃的艰苦奋斗的火炬,团结奋斗,为完成时代所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锐意改革,勇于献身,奋勇前进,夺取更大的胜利!
                                何康
                               1985年8月30日
        4.团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张宝顺在垦荒纪念大会上的讲话同志们:
  在我国第一批青年志愿垦荒队赴萝北垦荒30周年的日子里,中共黑龙江省委、省政府举行隆重的纪念会。在此,我代表团中央书记处向大会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老垦荒队员及所有垦荒战士,向你们的家属,表示亲切的慰问和崇高的敬意!
  30年前,耀邦同志在北京市第三届团代会上,号召有志青年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开发边疆,把千年沉睡的大地建设成繁荣昌盛的乐园。在耀邦同志的号召下,你们这些来自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和哈尔滨等大城市的2,600多名知识青年,率先举起“青年志愿垦荒队”的旗帜,来到祖国的边疆,在萝北的千古荒原上,拉开了垦荒的序幕,唱起了垦荒的战歌,传播了垦荒的种子。在你们的影响和带动下,成千上万有理想有抱负的热血青年,也纷纷告别亲人,离开家乡,奔赴祖国的四面八方。
  30年来,你们牢记耀邦同志“忍受、学习、团结、斗争”和“要在困难中前进,不要在困难面前低头”的嘱托,凭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与广大转业官兵、知识青年、当地群众一道,忍饥挨冻,风餐露宿,克服了重重困难,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开垦了万亩良田,建起了座座村庄,把昔日的“北大荒”逐步开发成为拥有18,000多人口、48万多亩耕地、每年上交国家8,000多万斤商品粮的大型机械化国营农场,为开发、建设北大荒,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洒下了辛勤的汗水,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30年,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但在人生的道路上却是一段不短的时光。今天,你们大都已年逾5旬,但你们青春的足迹,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却已在中国青年运动的史册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党和人民不会忘记你们,祖国不会忘记你们!你们的精神和业绩将激励我国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奋发进取,勇往直前。
  举行这次“光荣垦荒30周年纪念”活动,充分表达了党和人民对在边疆开发、建设事业中做出贡献的垦荒队员、转业官兵、知识青年和广大群众的关怀和敬意。胡耀邦同志在繁忙的工作中十分关心垦区的发展和这次纪念活动,希望你们在“政治上当模范,经济上得实惠”。今年5月1日,胡耀邦等中央领导同志在中南海亲切接见了全国50年代青年垦荒队员的代表,高度赞扬了他们的垦荒精神。今天,耀邦同志又委托中共中央办公厅寄语会议,对大家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并为“共青农场”题写了场名。这是党中央对新老垦荒队员的关怀和鼓励,也是党对青年一代的要求和希望,鼓舞着我们在“四化”建设的大道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老垦荒队员同志们,30年来,你们为开发、建设北大荒立下了不朽功勋,受到了党和人民的赞扬,希望你们把这崇高的荣誉当作继续前进的动力,发扬和传播垦荒精神,更加扎实地工作,更加刻苦地学习,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在农场体制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和现代化建设中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垦区的青年朋友们,老一辈垦荒者以自己的苦战奋斗,谱写了开发;建设边疆的壮丽篇章,以自己的亲身实践为我们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团中央希望你们从前辈手中接过艰苦创业的火炬,学习他们的精神,发扬垦荒的传统,勇敢地站在“四化”建设的前列,为我们伟大的时代增添光彩。
  希望你们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成为有理想、有抱负的新一代。共产主义理想是我们国家和民族重要的精神支柱。老一辈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靠这个精神支柱。30年前,我们的父辈抛弃优越的工作条件和舒适的生活环境,甘愿把美好的年华奉献给北大荒,也是凭借这个精神支柱。今天,实现“四化”的重任已经落在青年一代的肩上。我们要象老垦荒队员那样,把远大的理想熔铸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之中,安于平凡劳动,热爱本职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个人的幸福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奋发进取,建功立业!
  希望你们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做勇于开拓的新一代。我们的父辈为开发北大荒,建设新中国,不怕千难万苦,不怕流血牺牲,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今天,党中央率领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任务更伟大,更艰巨,更需要这种奋发进取、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需要千千万万富于理想而又脚踏实地的开拓者。我们要继承老一辈艰苦创业的光荣传统,坚定战胜困难的决心,增强改革的意识,兢兢业业,埋头苦干,以实际行动为“四化”建设贡献青春。希望你们加强学习,成为有文化有科学知识的新一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前无古人的全新事业,不仅需要热情,更加需要知识;不仅需要体力,而且需要智慧。我们要刻苦地学文化、学科学、学技术、学管理,努力掌握建设“四化”的真本领,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技术素质,把自己锻炼成为有知识,有技术,善经营,懂管理的四化建设合格人才。
  同志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事业,向我们展示了美好的明天,为我们开辟了纵横驰骋的战场。具有光荣传统的垦区广大职工,要在实现这一伟大事业的过程中大显身手,勇猛拼搏,为把我们祖国建设成为世界第一流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创造新业绩,做出新贡献!
                               1985年8月30日
             5.北京团市委副书记、北京代表团团长
              刘亚晶在垦荒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发扬支边青年志在四方艰苦奋斗的
              精神为祖国边疆的繁荣发展建功立业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垦荒队员同志们:
  今天是青年垦荒队赴北大荒30周年纪念日。我们有幸参加黑龙江省在当年垦荒队首先树起红旗、安营扎寨的土地上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心情格外激动。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天津、河北、山东、哈尔滨、佳木斯、北京六省市代表团对黑龙江省的热情邀请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向30年来加入垦荒支边行列的六省市青年以及所有在这片土地上洒下汗水的人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亲切的慰问。
  1955年8月,以杨华、庞淑英等同志为首的全国第一支青年志愿垦荒队,高举耀邦同志亲自授的大旗,率先奔赴北大荒,吹响了青年垦荒的号角,在莽莽的荒原上,播下了第一颗希望的种子,迎来了第一个大豆摇铃的金色秋天。用实际行动体现了“忍受、学习、团结、斗争”的革命精神。在天津、河北、山东、哈尔滨、佳木斯、北京第一批青年垦荒队的影响和带动下,全国一批又一批的有志青年,满怀理想和献身壮志,来到这沃野千里、冰天雪地的黑龙江,与10万转业官兵和当地人民一道,风餐露宿,艰苦奋斗,把血汗挥洒在这片沉睡了几千年的土地上,为建设边疆无私地献出了自己一生中最宝贵的年华。
  30年过去了,北大荒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变化中凝结了青年垦荒队员们建设边疆的扎根精神,艰苦奋斗的开拓精神,无私无畏的献身精神。这些难能可贵的精神已形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伟大精神,在历史的进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青年垦荒的伟大实践已经在中国青年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已成为艰苦奋斗、振兴中华这一宏伟事业中有着深刻影响的一项工程。它的出现正在鼓舞着全国各行各业的青年在“四化”建设中奋发进取、建功立业。也必将影响着未来的几代人为祖国富强、人民富裕去努力奋斗!
  青年垦荒30年的历程是艰苦的,这些有为的青年竟建立起了辉煌的业绩,全国青年敬佩他们,全国青年要向他们学习。在此,我们也向30年来给予支边垦荒事业以巨大支持以及对支边青年给予热情关怀和教育的各级领导和人民表示诚挚的谢意!
  我们相信,当迎来青年垦荒第40个金秋的时候,在北大荒的沃野上必将会出现更加欣欣向荣、繁荣富强的景象。
  谢谢大家!
                               1985年8月30日
           6.黑龙江省委副书记周文华在垦荒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高举艰苦创业的火炬奋勇前进各位同志、垦荒队员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青年垦荒队垦荒30周年纪念大会。我代表中共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向当年的老垦荒队员,向30年来为开发和建设北大荒做出贡献的所有同志,表示崇高的敬意和最亲切的慰问!并向垦荒队家乡省市派来的慰问团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大家记得,在50年代,正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兴起的时候,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哈尔滨、佳木斯等地一批又一批的有志青年,怀着为使祖国繁荣富强的豪情壮志,相继离别家乡来到了北大荒,在莽莽的荒原上,英勇顽强地“向困难进军”,艰苦创业。特别是在王震同志率领的10万转业官兵开进北大荒之后,他们汇成一股巨流,30年来,历经艰难困苦,攻克了前进中一个又一个的难关,终于把昔日的北大荒,变成了祖国的北大仓。30年的历程,是一个不断战胜困难不断取得新的胜利的历程,是一个高举艰苦创业火炬英勇奋斗的历程。他们的历史功绩将永载史册。
  志愿垦荒队员们,对你们所创造的光辉豪迈的业绩,党和人民是不会忘记的。今年5月1日,党中央领导同志接见了50年代青年志愿垦荒队员代表,胡耀邦同志号召大家要“奋发进取,建功立业”。今天,正当我们举行垦荒30周年纪念大会之际,胡耀邦同志又亲自写了“共青农场”的题词,并且委托中央办公厅向你们转达他最热烈最诚挚的问候,高度评价你们“是值得全国青年敬佩学习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英勇先锋”。
  今天,我们同50年代青年垦荒队员们欢聚一堂,纪念垦荒30周年。我们共同的感觉是,值得纪念的事情太多了。比如,他们离开城市,来到当时几乎渺无人烟的北大荒,披荆斩棘,用全部的聪明才智和勤劳的双手,把荒原垦殖成农田,为祖国富强、人民富裕作出了贡献;他们沐浴在北大荒的风雨之中,特别是经受了十年动乱的暴风骤雨的考验。他们所创造的一切都是值得纪念的,然而最值得纪念的,是他们为振兴中华而艰苦创业的精神。这种精神,是我们国家兴旺发达的传家宝,是时代精神。
  为了振兴“四化”大业,我们一定要继续发扬这种精神,就是:第一,要发扬他们那种一切为了社会主义事业,一切听从党召唤的共产主义精神,做有理想、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第二,要发扬他们那种勇往直前、向困难进军的英雄气概,勇于改革,锐意创新;第三,要发扬他们那种吃苦在先,享受在后的革命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第四,要发扬他们那种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为党和国家分忧负重,不怕困难,勇挑重担,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开拓前进。
  50年代青年垦荒队难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值得全省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年学习、发扬、光大。我们黑龙江省的北大荒,是50年代点燃艰苦创业火炬的地方,祝愿全省年轻的一代,接过北大荒艰苦创业的火炬,在推进改革,实现“四化”中,奋发进取,建功立业。
                               1985年8月30日
         7.共青农场党委书记罗梦琪在垦荒纪念大会上的讲话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是我国第一支青年志愿垦荒队赴北大荒开拓创业的30周年纪念日。胡耀邦总书记委托中央办公厅给大会写了信,并亲笔为我们共青农场题了词,省委、省政府又在我们农场隆重举行这个纪念大会。这些,不仅是垦荒队员们的光荣,也是我们农场干部群众的光荣,是对我们的极大鼓舞和鞭策。我代表农场党委和全场职工群众向与会的各位领导和同志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全体垦荒队员致以崇高的敬意!
  30年前,青年志愿垦荒队员响应党的号召,肩负着党和人民的重托,高举着向荒原进军、向困难进军的大旗,点燃了新中国青年一代开发荒原、建设边疆的火炬。他们同转业官兵、支边青年和知识青年们一道团结奋斗、百折不挠,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在千古荒原上,建成了初具规模的机械化国营农场,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贡献,同时也为我们农场的开发建设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垦荒队员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日十也改造了自己的主观世界。当年20岁上下的青年,绝大多数都锻炼成长为生产建设的骨干力量,一大批同志成长为各级领导干部。垦荒队员们用满腔热血和辛勤汗水浇灌的丰硕成果证明:他们所走过的道路是一条开拓进取的光明之路,是有志青年报效祖国的正确道路。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立志报国、勇于献身、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高贵品格是值得我们永远继承和发扬的。他们艰苦奋斗的光辉业绩将永远刻印在北大荒的土地上!
  30年来,垦荒事业的发展和垦荒队员的成长,得到了党和全国人民的亲切关怀,得到了家乡各省市的大力支援。我们农场取得的每一点成绩和进步,都是与这些关怀和支援分不开的。为此,请允许我代表全场干部、职工群众,向各代表团并通过你们向垦荒队员家乡人民表示衷心的感谢!
  经过30年的艰苦奋斗,我们农场虽然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与党和人民对我们的期望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场广大职工群众还没有普遍富裕起来,有的生活还比较困难。这是由于我们农场党委的工作没有做好,我们的改革步伐不大,思想水平和工作水平离党的要求和形势发展的需要很不适应。
  因此,我们决心通过这次纪念大会,借助各省市对我们大力支援的东风,在全场进一步广泛深入地宣传、学习50年代垦荒队员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和开拓精神。我们要把胡耀邦总书记委托中央办公厅写给大会的信和农场更名题词以及省市委领导同志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迅速地传达到家家户户。在全场开展一次如何发扬50年代垦荒精神,开创农场建设新局面的大讨论。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少说空话,多干实事,坚定不移地努力办好家庭农场,加快调整产业结构的步伐,把农场真正建设成美丽、繁荣、富裕、昌盛的新家园。
  当前,我们要集中力量,突出抓好抗灾斗争,要动员组织全场干部群众,千方百计排涝抢收,解救大田,采取有力措施广开生产门路,努力增加收入。尽管当前灾情十分严重,而且还在继续发展,但我们决不会被灾害吓倒、被困难压垮。请省委、省政府和家乡的亲人放心,我们一定以战胜灾害的实际行动纪念垦荒30周年,报答省委、省政府的关怀和家乡人民的大力支援!
  我们农场是50年代的垦荒火炬最先点燃起的地方。我们要特别珍惜这个荣誉。今后,我们要把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做为一项传统教育,坚持不懈地抓下去,把青年一代教育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一代新人,把50年代点燃的艰苦奋斗的火炬世世代代地传下去!
                               1985年8月30日
            8、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发起人——共青农
             场副场长杨华在垦荒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为振兴垦区
              奋发进取 建功立业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
  8月30日,是我们终生难忘的日子。30年前的今天,我们高举着胡耀邦同志亲自授予的垦荒大旗,告别首都,来到北大荒。在纪念垦荒30周年的时候,胡耀邦同志委托中央办公厅写来了贺信,并亲笔题写了“共青农场”场名。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亲自来我们农场主持召开这样隆重的纪念大会,还有团中央及各有关省、市的领导都远道而来出席了今天的大会。这一切,都使我们的心情无比激动。请允许我代表50年代的所有垦荒队员,感谢敬爱的胡耀邦同志及中央领导对我们的关怀!向参加今天大会的各位领导、来宾和同志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感谢!
  同志们,回顾30年的奋斗历程,我们的心情确实很不平静。30年前,在北京团市委举行的欢送大会上,当我接过胡耀邦同志亲自授给我们的垦荒大旗时,我曾代表全体垦荒队员表示:“我们将在荒无人烟的土地上建立起新的村庄、新的生活,“世世代代昏睡的土地,就要在我们手上大翻身了,“我们面前有很多困难,但是困难只能吓倒胆小鬼,吓不倒我们垦荒队员,“我们要坚决实现团中央的指示,使团中央授予我们的旗帜永远飘扬在我们耕种的土地上。”30年来,我们时刻牢记着自己的誓言,在党的领导下,在胡耀邦同志的关怀下,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我们同以后陆续到来的转业官兵、支边青年、知识青年一起,携手并肩,艰苦奋斗,克服了各种困难,在一片荒原上建成了现代化的国营农场。30年来,我们也在这艰苦的奋斗历程中锻炼成长。在当年的2,600多名垦荒队员中,先后有163名同志在北大荒的土地上入了党,有225名同志加入了团组织,有118名同志成为各级领导骨干。当年北京、哈尔滨、天津、河北、山等等省市的垦荒大旗,至今仍然飘扬在我们耕种的土地上。她将继续鼓舞我们为振兴垦区奋发进取,建功立业。
  30年的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
  第一、我们党提出的青年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方针是完全正确的。50年代,我们志愿选择的这条开发荒原,建设边疆的道路走对了。当时在我们做出这个人生道路上的重大选择时,就是为国分忧,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为国家生产更多的粮食。为什么一批又一批的有志青年,能够满怀豪情,离开大城市,为开发和建设边疆贡献宝贵的青春和全部的聪明才智?正是因为我们垦荒队员有着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目标,把个人的成长同党的需要、国家的需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只要有了这个强大的精神支柱,就能选择一条正确的人生道路,就能有所作为,就能为国家、为人民做出应有的贡献,即使是在最平凡的岗位上,也不会虚度自己的一生。
  第二、开发荒原,建设边疆,必须具有艰苦奋斗的开拓精神和献身精神。
  在30年的垦荒过程中,我们确实遇到了许许多多的困难,特别是垦荒的前三年,有些困难和艰险,是我们这些从小生长在城市和关内的年轻人想象不到的。但是,不管困难多么大,我们始终牢记胡耀邦同志在我们出发前的嘱咐:“有一千条困难就打破一千条,有一万条困难就打破一万条:”我们就是用这种精神,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在北大荒站住了脚,扎下了根。在新的历史时期,同样有困难,同样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的开拓精神和献身精神。正象胡耀邦同志在今年“五一”讲话中指出的那样:“50年代点燃的艰苦奋斗的火把是不应该熄灭的。”只要我们沿着党中央指引的方向,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拓前进,到本世纪末一定能够把北大荒建设成为美丽富绕的新型垦区。
  第三、青年的健康成长,事业的兴旺发达,离不开善于学习,勇于实践。30年来,我们从城市到农村,从马拉犁杖到掌握先进的农业机械,从不懂管理到学会管理,这些本领都是在实践中通过不断学习得来的。记得,1956年耀邦同志在看望我们垦荒队时,曾鼓励我们要善于学习,掌握各种生产技能。最近他又指出,当年青年的成长,需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要求我们不断提高文化水平,努力掌握科学技术,特别是在今天兴办家庭农场的新形势下,有许多新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探索和实践。我们这些50岁上下的老垦荒队员要发扬当年艰苦创业的精神,努力学习各种新的知识,同时,还要教育下一代,克服困难,攀登科学技术的高峰。各位领导、同志们,30年来,虽然我们做出了一定的成绩,党和人民却给予我们很高的荣誉。我们深深感到,离党和人民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满足和骄傲,更不能躺在过去的成绩上睡大觉!
  胡耀邦同志要求我们,今年实现人均收入600元,将来还要实现人均收入800元、1,200元。这是为我们提出的奋斗目标。我们决心,继续高举垦荒大旗,奋发进取,为国家、为人民做出新贡献:今年,我们全面兴办了家庭农场,初步调整了产业结构,有力地调动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我们不仅超额完成了播种计划,还新增种了水稻、白瓜籽等经济作物。在家乡亲人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办起了运输业和商业,养殖业也有了较快的发展。当前,我们虽然遇到特大涝灾,但我们决不气馁决不动摇,我们决心千方百计,战胜灾害,减少损失,增加收入。  
  我们今后的目标是:坚决办好家庭农场,广开生产的致富门路,争取1990年实现人均收入800元,1995年争取提前实现翻两番,人均收入2,000元。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在家乡亲人的关怀和支援下,我们决心把北大荒艰苦创业的火炬一代一代传下去,把我们亲手开垦的这块土地建设得更加美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事业中,开拓新的天地。
  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同志们。
                           1985年8月30日